【
儀表網 儀表深度】導讀: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印發,使得這類
儀器儀表再獲關注。
據了解,氣象是指發生在天空中的風、云、雨、雪、霜、露、虹、暈、閃電、打雷等一切大氣的自然現象,人們活動的影響較為廣泛。
氣象影響較為廣泛
我國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視氣象變化。風調雨順也一直是我國人民的樸素愿望。其對人們活動的影響非常廣泛,其重要性不僅涉及大家的便利和舒適,甚至也是與災害、環境和空氣質量密切相關的問題。
詳細來講,在農業方面,農作物生長在大自然中,無時無刻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因此農業生產與氣象是息息相關的。即使農業技術的進步與農業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農業生產“看天吃飯”的局面,然而災害性天氣依然能夠對農業造成巨大打擊。而且氣象災害還會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交通方面,海、陸、空交通都受風、濃霧、能見度、暴雨、冰雪、雷暴、積水等氣象條件的影響,海霧能使客船、商民漁船和艦艇等有偏航、觸礁、擱淺、相撞的危險。氣象對交通影向是多方面的,為了保障安全,除進一步完善航空和海洋氣象學外,還需要開展多方面的專業氣象技術研究。
在工業方面,氣象對工業生產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無論是廠址的選擇、廣房的設計,還是原料儲存、制造、產品保管和運輸等各環節,都受溫度、濕度、降水、風、日射等氣象條件的影響。特別是災害性天氣,如熱帶風暴和臺風、暴雨洪水、輸電線路中斷或廠房、設備損壞,倉庫被淹以及工人傷亡、不能上班等等,都對人們的活動影響廣泛。
因此,對氣象行業進行規劃發展,較為重要。近日,我國印發了《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展氣象行業,為其加碼。
《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了推進我國從氣象大國走向氣象強國,我國印發了多個政策發展氣象行業。如2015年9月,中國氣象局正式印發《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2015-2030年)》,明確了2020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展望了2030年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發展目標,成為我國未來氣象事業發展的藍圖。
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具體指標包括:24小時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從89%提升到92%;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從85.9%提升到90%;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從38分鐘提前到45分鐘;24小時臺風路徑預報誤差從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全球數值天氣預報可用預報時效從7.8天延長至8.5天等。
為保障目標實現,規劃提出將組織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重大天氣氣候機理研究,研發下一代數值預報模式;促進陸海空天一體化,發展精密氣象監測;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精準氣象預報等,氣象監測儀器儀表再獲關注。
氣象監測儀器儀表再獲關注
發展氣象行業,少不了其儀器儀表的助力,那么,你知道,在氣象行業中,都要哪些儀器儀表嗎?
首先,氣象雷達主要用于探測氣象狀況以及變化趨勢,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天氣預報以及農業、水文、林業、交通、能源、海洋、航空、航天、國防、建筑、旅游、醫療等領域的專業氣象服務。它是人們為防范氣象風險,保障飛行安全而研制的航空電子產品;
其次,建立自動
氣象站,其能夠自動實現氣象探測,同時將數據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到數據處理中心,自動氣象站為節約人力,彌補偏遠地區氣象探測空白的主要手段。大多數的自動氣象站都有溫度計、風速計、風向標、濕度計、氣壓計傳感器,部分氣象站還有雨量計、云高儀、輻射計等傳感器;
再者,氣象衛星是氣象觀測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相比于其他氣象觀測儀器,氣象衛星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同時還具有觀測范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等優點;
另外,小編想說,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氣象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業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應對復雜天氣氣候的能力明顯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規劃的發布,將使得氣象行業更上一層樓,這類儀器儀表隨之發展。
結語:按照規劃,未來幾年我們需要研制的儀器包括多種雷達、高精度輻射測量儀、閃電觀測裝備、大氣成分觀測裝備、海洋氣象觀測裝備等二十多種儀器設備,氣象監測儀器行業預計將有很大的發展再受關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