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整體進程的推進,交通、消防、藥監、海關、鐵路、法院等眾多群體都在學習公安的做法,執法規范化和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執法領域的建設重點,非公安執法領域的普及度和配備率將持續提升,配備相關儀器設備,規范執法的公平、公正、公開,在此大環境下,
執法記錄儀行業快速發展。
另外,
記錄儀除了在執法領域,保險業、服務業、電力業、物流業、林木業、建筑業、制造業等也逐漸普及使用。因此,智能裝備及信息化產品的應用領域將日益廣泛,產品應用領域多元化的趨勢將越來越顯著,市場容量外擴趨勢明顯,執法記錄儀也逐漸得到重視,發展較為迅速。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執法記錄儀嗎?
什么是執法記錄儀?
執法記錄儀又稱警用執法記錄儀或現場執法記錄儀。集數碼攝像、數碼照相、對講送話器功能于一身,能夠對執法過程中進行動態、靜態的現場情況數字化記錄,便于工作人員在各種環境中執法使用。同時可進行4G無線視頻傳輸的智能執法記錄儀的應用場景更加廣泛,普遍應用于公檢法領域、各種室內外檢測場所等需要實時溝通的場景。
其具有的紅外夜視功能在開啟夜視后,有效拍攝距離不低于3m,并能看清人物面部特征,具有紅外補光功能的設備,紅外補光范圍在3m處應覆蓋攝錄畫面70%以上面積;北斗/GPS定位可接收衛星數據并提供定位信息,部分4G型號執法儀,還具備行動軌跡查詢功能;激光定位執法儀自帶激光射線,可輔助拍攝視頻或照片。
另外,小編了解到,日益復雜的執法環境,催生智能執法裝備及執法信息化系統的配備及升級需求,018年全國用于公共安全的財政支出13781.48億元,穩健的公共安全財政支出,為執法記錄儀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經濟支持。
我國執法記錄儀發展歷程
我國執法記錄儀行業發展歷程較短,但發展較為迅速。在2008年以前,傳統執法主要依靠錄音筆、照相機、攝像機與固定監控補充,功能單一,難以提供完整資料,使用細節無法適應警用行業要求,在此之后,我國開始引入執法記錄儀,但不普及。
2014年以后,使用逐步深入,不同警種對記錄儀產生細分需求;全系統理念深入人心,記錄儀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2008-2010年,第一代專業音視頻記錄執法裝備產生,在公安系統率先使用;
2011-2015年音視頻信息采集、傳輸、存儲與管理的執法記錄儀整體解決方案漸成體系;行業標準《單警執法視音頻記錄儀》(GA/T947-2011)的施行,執法記錄儀應用領域擴大。
2016年到現在,隨著行業標準《單警執法視音頻規范發展期 記錄儀》(GA/T947-2015)的施行。需求呈現多樣化,硬件與軟件協同發展,信息化技術逐漸成熟。
執法記錄儀逐漸得到重視,迎來高速發展期。
得到重視執法記錄儀迎來高速發展期
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及移動傳媒的快速發展,執法機構個別工作人員不文明執法的現象常被揭露出來,給正規執法造成惡劣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社會呼吁透明執法、文明執法的呼聲越來越高,也得到了國家相關機構的響應,而隨著一線執法人員對文明執法的認同,執法記錄儀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近日,江蘇社會保障局就配備現場執法記錄儀,以提高執法效能。
據悉,現場執法記錄儀具有體積小、便攜帶、易操作、像素高、容量大等特點,能夠對執法現場進行動態、靜態的音視頻記錄,集高清攝像、錄音、拍照、現場回放等功能于一體。執法人員執法時將其佩戴在身上,可以對執法過程進行及時、全面、準確的數字化記錄。
此外,執法記錄儀在需要有信息記錄以保留信息糾紛證據的單位,如:保險行業,林牧業等行業單位也會有需求,因此開拓非警用領域將會帶來銷售量的巨大增長。相關機構預測到執法記錄儀到2024年市場規模約為29.8億元。
因此,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及需求下,執法記錄儀發展較為迅猛,未來前景可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