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上游】12月10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大盛石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烏蘭察布市政府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協辦的中國石墨烯應用研討會暨大盛石墨年產30噸石墨烯會在內蒙古烏蘭察布舉辦。
會上,大盛石墨董事長張彬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康飛宇共同宣布,大盛石墨首條擁有全套自主知識產權及自研宏量制備設備的薄層石墨烯量產線已經建成投產,年產薄層石墨烯(5層以下)能力已達30噸。這標志著,中國已經突破了高品質石墨烯的低成本量產這一限制石墨烯產業化的重要瓶頸。
作為一種電學、力學、熱學等各方面性能優異的革命性新材料,石墨烯在電子信息、新能源、化工、環境等下游領域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空間。世界各國對石墨烯研究和產業化愈加重視,我國已將其列入“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工程之一,2015年11月還出臺了《關于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斷加大。
然而,面對極為廣闊的下游應用市場,石墨烯量產成本高居不下,尤其是5層以內的薄層石墨烯量產成本高企。石墨烯的低成本量產,已成為限制石墨烯推廣應用和整個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環節。
如同其它新型材料一樣,石墨烯量產成本的降低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大盛石墨此次成功將薄層石墨烯量產成本控制在1元/克以內,得益于幾項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掌握上游礦產資源:公司不僅擁有探明儲量達4650萬噸的鱗片石墨礦,品質極高,大鱗片率達73%,且全部可以露天開采,為公司量產高品質石墨烯提供了、低成本且充足的原材料保障;二、高度整合的區位優勢:公司自礦產到粗、深加工到終成品的全流程,將物流、管理等成本降到低;三、低廉的電力成本:石墨烯生產制程中需要消耗較多的電能,內蒙古煤電、風電等資源充足,電價為全國低的幾個省份之一,公司所在的興和縣電價在內蒙古又處于較低的行列;四、全面自主化的自動化產線:公司打通了石墨烯“宏量制備”的后一道關卡,且開發出了全面自主化的宏量制備設備。
此次石墨烯應用研討會吸引了多家石墨烯下游應用企業參加。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鋰電池公司執行官菲利普·羅伯特表示,鋰電池是石墨烯下游應用的典型領域之一,石墨烯作為添加材料,有助于明顯改善鋰電池的多項性能。然而此前受制于高品質石墨烯的較高成本,應用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此次大盛石墨實現高品質薄層石墨烯的低成本量產,將極大地推進這種高性能材料的產業化進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目前,在國家層面上,關注石墨烯應用正在從初的概念化向產業化轉變。此次大盛石墨將薄層石墨烯量產成本降到每克一元以內,有效地打破了一種新型功能材料的產業化時的大瓶頸——量產成本制約,對整個石墨烯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原標題:解決石墨烯成本難題 內蒙古啟動下游應用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