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企業】歷史悠久的寧夏銀川以其獨特的西北風光,素來享有“塞上江南”之美譽。11月22日-23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主辦,先河環保承辦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交流會在該市舉辦,來自區內5個地級市、14個縣的環保系統工作人員共計70余人參會,圍繞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展開學習與交流。
交流會由自治區環境監測站自動室主任朗勇主持,區站主管副站長張玉龍致歡迎詞并做主旨發言。先河環保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邊大江、技術與產品開發中心產品總監崔延青、技術服務公司技術管理中心主任紀云龍等分別介紹了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控及決策支持系統、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綜合管控解決方案、空氣質量監測及運營維護系統方案。23號下午,所有參會人員到區站參觀先河環保空氣站現場設備及運營管理情況。
邊大江副總經理在介紹網格化監控系統時強調,先河環保是網格化監控系統的開創者與者,是對傳統大氣監測理念的革命性創新。網格化監控系統采用新的環境監測 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以“全面布點、全面聯網”為宗旨,組合布設微型化、小型化監測設備,結合立體監測、移動監測,形成大范圍、高密度的“環境監控網絡”,為政府提供集監測監管、報警執法、運營維護、分析研判、決策支持、管理咨詢、綜合治理為一體的、一站式大氣環境改善綜合服務,是治霾的科學手段,推動大氣質量持續改善。
邊總強調,該系統尤其針對點多面廣的無組織排放,包含城市居民區、農村鄉鎮、重點工業企業、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區域邊界、污染物傳輸通道等多種環境監測對象,通過科學合理的“組合布點”,組成“群體式”協同監測網絡和專業性的數據校準體系,達到環境監測網絡全覆蓋,對無組織排放污染的全面監控。介紹結束后,與會人員對于污染排放減排措施制定、減排方案落實、重污染分析、污染研判、重污染應對、預警預報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接下來,針對工業園區環境管理中的惡臭擾民和無組織排放等監管難題,崔延青重點介紹了先河環保關于大氣揮發性有機物 “測、管、治、評、預”一體化綜合監管的解決方案。方案以強化敏感點處的特征污染物監測,有組織排放源達標排放,兼顧總量控制、預警和溯源為主要抓手的監管思路,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遙感等多種技術,開發出了“以傳感器網絡為基點、模型為輔助、紅外熱成像為工具、固定站為基準”的一體化工業園區大氣環境網格化預警與監管系統;同時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污染排放特點,定制化的開發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方案,運用PPP、建運一體、直接銷售設備等不同模式與各方開展合作,對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進行有效管控。
品味塞上風情,永葆碧水藍天。兩天的技術培訓,通過交流學習使與會者受益匪淺,會上提出的一些創新技術和手段,也為當地環保部門生態改善帶來新的啟發。
(原標題:先河空氣監測技術交流會在銀川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