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2016年農業部下達新疆的深松整地任務是570萬畝,自治區自定目標任務是640萬畝,按照每畝30元的標準,全區將投入19200萬元用于補貼深松作業。為了確保深松作業質量和深松補助資金安全,大程度的減少人為因素,確保做到公平公正。全區形成共識,積極推進農機化和信息化融合,全面應用“互聯網+”農機深松作業遠程信息化監測系統,通過在作業機組加裝衛星定位、傳感器等信息監測裝置,以信息化手段對深松整地作業進行全面監督,推動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對農機深松整地工作進行監督管理,改變過去“人工彎腰插鋼釬,繞著田頭量皮尺”的做法。
傳統的農機深松作業驗收以人工測量計算為主,工作量大,檢測效率低,覆蓋面少,容易發生統計錯誤。通過農機深松作業質量信息化遠程監測系統將物聯網、大數據成功運用于農機設備監測,可以實現深松機作業狀態和作業面積準確監測,安裝在作業機械上的監測終端會實時向服務器回傳農機信息、衛星定位信息、作業狀態信息等數據,并進行作業量計算、作業質量分析和面積統計,這些數據都會匯總到農機化生產信息監管與服務平臺,農機部門的工作人員將以實時數據作為依據,再聯合村、鄉工作人員實地驗收。有效避免了降低作業標準、虛報作業面積、套取補貼資金等違規行為的發生。通過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將農機部門從繁重的人工檢查、極大的責任風險中解脫出來,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和數量,也降低了廉政風險,為政策資金的安全落實提供了保障。
新疆從去年開始在全疆范圍內推廣應用農機深松作業信息化監測設備,在總結上年推廣應用的基礎上,2016年要求開展農機深松作業的機組必須加裝監測設備,各地州縣市積極引進具有深松實時監測資質的企業,開展深松作業的農機合作社或農機大戶積極安裝深松實時監控設備。截止5月底,全區共安裝農機深松作業遠程信息化監測設備570余臺套,完成深松作業面積98.7萬畝,基本實現了深松整地信息化監測的全覆蓋。
鑒于信息化遠程監控尚屬新事物,要求各地對信息化監控“依靠不依賴,相信不迷信”,實行兩條腿走路,嚴格有關工作程序。農機深松監測儀器監測數據作為享受作業補貼的前置條件,以人工檢驗的數據為終驗收采用數據。要求各地加大深松作業人工驗檢力度,對于人工檢驗和儀器監測的數據一致性較好的,可以減少人工抽查的比例,對于人工檢驗和儀器監測的數據一致性較差的,應當提高人工抽查的比例,對于不能達標的監測設備及時暫停,待設備調試達標后方能實施深松作業。
(原標題:我區農機深松作業信息化遠程監測基本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