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由中國氣象局牽頭,為做好本次試驗,氣象科學試驗專家們搭建了地基、空基、天基立體觀測平臺,利用多種手段進行氣象觀測。
此次試驗中,二院23所的毫米波測云雷達配合中國氣象局等相關部門的氣象飛機、微波輻射計、氣象衛星等觀測設備,開展聯合觀測數據對比分析。據了解,測云雷達是微波雷達的一種,毫米波測云雷達主要用于對15公里范圍內的非降水云、弱降水云和弱降水進行觀察和探測,為氣象研究提供相關數據。這兩部毫米波測云雷達已經在用戶方服役多年,在氣象領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本次試驗結束后,用戶單位計劃將雷達長期放置在高原服役,與當地的其它氣象探測手段進行不斷的磨合,力爭實現毫米波測云雷達綜合觀測業務化。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科學家介紹,由于青藏高原基礎觀測薄弱,缺乏可靠觀測數據、衛星反演產品以及多元數據的分析融合產品,因而目前難以客觀地描述青藏高原陸面-大氣復合的耦合特征與多圈層相互作用過程,尤其是當地獨特的邊界層、云降水物理過程和平流層-對流層交換過程以及多尺度大氣水循環特征等。因此,對青藏高原開展陸面-邊界層-平流層三維立體的綜合觀測試驗,建立青藏高原及周邊觀測資料的在分析與地氣耦合數值系統,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極為迫切的。
據了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高、地形復雜的高原,占中國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平均高度可達對流層中層,被稱為“世界屋脊”。它通過地形動力和熱力作用深刻地影響著青藏高原和附近地區以及中國中東部地區的大氣環流、能量、物質和水分循環以及其后。是一個影響東亞地區干旱、洪澇災害異常的氣候敏感區以及災害天氣預警的上游“強信號”關鍵區,對于我國東部地區暴雨及災害性天氣系統影響至關重要。不僅如此,青藏高原的作用還通過大尺度緯向和經向跨半球環流以及高原區域的對流層-平流層物質輸送通道,顯著影響著北半球甚至的氣候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