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標準】由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聯合相關單位起草的《水質毒性魚菌合一在線預警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已完成。為保證該標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適用性,現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郵箱275905084@qq.com,截止時間2023年6月30日前。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規定了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毒性魚菌合一在線預警監測技術的試劑材料、儀器設備、分析測試方法、預警閾值,預警等級,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生物在線預警系統建設、驗收、運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毒性魚菌合一在線預警。
總則:
1.魚菌合一在線預警監測技術應符合 HJ 915 地表水自動監測技術規范(試行)的要求。
2.魚菌合一在線預警通過水生生物響應實時預警監測綜合毒性風險,對可能出現水質污染或異常狀態情況進行監測和解析并發出報警,包括進樣單元、控制單元、檢測單元、分析單元和數據采集傳輸單元,為實時評估水環境水質安全,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等提供技術支撐。
儀器和設備:
魚菌合一在線預警監測設備包括進樣單元、檢測單元、控制單元、分析單元和數據傳輸單元,按照HJ 915 的要求集成到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中。
進樣單元:包括樣品、試劑導入部分和樣品、試劑計量部分。
檢測單元:由發光細菌發光監測模塊和魚類行為監測檢測模塊組成,通過控制單元完成對水樣的自動在線分析,并將水生生物響應信息轉換成電信號輸出的部分。
控制單元:包括系統控制硬件和軟件,實現進樣、反應和排水等操作的部分。
分析單元:用于分析水生生物響應數據(發光細菌發光量、魚類行為強度)。
數據傳輸單元:數據傳輸可采用有線或無線方式,宜采用 VPN 專網傳輸。在公共網絡上傳輸時,應采取網絡安全保護措施。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發光細菌急性毒性測試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要求如下:
——更換凍干粉的條件:為保證發光細菌凍干粉活性,除初始發光強度應滿足生物發光光度計要求外,對照樣的反應 15min 校正因子 f 應為 0.6-1.8,否則需要更換凍干粉;
——精密度:樣品 3 次重復測定結果的變異系數小于 15%;
——參比毒物 ZnSO4•7H2O 的半數抑制濃度 IC50 范圍應為 0.6 mg/L-6 mg/L。青鳉魚綜合毒性監測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要求如下:
——受試青鳉魚馴養和選用條件應符合 GB/T 13267 的規定,監測時應挑選魚齡 3-4 個月成魚,體長3cm-5cm;
——恒溫恒流控制,滿足測試魚的正常生活條件;恒流控制保證傳感器水流流速為 3L/h;溫控系統系統能保證監測水體為 20℃左右;過濾系統不改變水質性質,需具備預處理設備的反沖洗功能;
——以已知濃度的標準樣品作為標準毒物,采用29 mg/L的2、4、6-三氯酚作為標準物質進行現場手工標樣核查。生物預警設備按照運維規范運維清洗之后,生物行為傳感器通入被測水樣,將標準模式青鳉魚置入預警設備的行為傳感器中并穩定運行10 min,通入上述標準溶液進行測試并開始計時,至設備報警時結束,并記錄報警時間及綜合水質指數,水質狀態為水質污染,水質綜合指數≥75,報警響應時間≤10min。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