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8月5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了《大氣污染源工況用電在線監測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報批稿,公示期2022年8月5日至2022年9月5日。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參考GB/T 3836.1 爆炸性環境 第1部分:設備 通用要求;GB/T 4208 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T 5169.11 電工電子產品著火危險試驗 第11部分:灼熱絲/熱絲基本試驗方法 成品的灼熱絲可燃性試驗方法(GWEPT);GB/T 6587
電子測量儀器通用規范;GB/T 13306 標牌;GB/T 17626.2-201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GB/T 17626.3-2016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GB/T 17626.4-201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GB/T 17214.1 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裝置工作條件 第1部分:氣候條件等技術規范中的部分內容。
本文件規定了大氣污染源工況用電在線監測系統的組成、安裝、驗收、日常運行管理等功能要求,提供判定污染源生產設施與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態的方法。本文件適用于排放廢氣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的工況用電在線監測系統。
工況用電在線監測系統(process electricity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PEOMS))根據工藝設計對反映固定污染源生產設施、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態的電氣參數(如:電流、電壓、功率、電量等)進行監測的全部設備和信息系統。PEOMS用于掌握生產設施和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情況、污染治理及排放情況、生產設施停限產及錯峰生產情況等信息,是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組成部分。
采集數據項要求:
現場端監測系統應采集的基本數據項包括但不限于:a) 正向有功、無功電能示值;b) 各相及總有功功率、功率因數,總無功功率;c) 各相電流、電壓;d) 總有功電量;e) 總無功電量。
現場端監測系統可選擇采集的數據項包括但不限于:a) 最大需量及其發生時間;b) 諧波總畸變率;c) 總諧波電流(總表線路);d) 總諧波電壓(總表線路)。
環境條件:
1.適應環境的能力應符合 GB/T 17214.1 的規定。2.抗振動性能應符合 GB/T 6587 中包裝運輸試驗的規定。3.靜電放電試驗應按 GB/T 17626.2-2018 的要求,在嚴酷等級 3 級條件下進行試驗。4.射頻電磁場試驗應按 GB/T 17626.3-2016 的要求,在嚴酷等級3級條件下進行試驗。5.快速瞬變脈沖群試驗應按 GB/T 17626.4-2018 的要求,在嚴酷等級3級條件下進行試驗。
數據通訊要求:
1.數據采集傳輸網關應支持無線蜂窩網絡通訊或有線以太網等通訊方式。采集間隔可設置為1min、5min、15min、60min。默認設置采集間隔為 15min。實時監測數據應在≤6 s 內報送到中心端監 測系統。
2.用電參數監測設備應具備無線自組網、無線蜂窩網絡直傳、RS485 通訊等通信方式的能力。采用無線自組網通信技術,設備之間傳輸距離≥300 m;應支持編碼糾錯及自動跳頻技術,數據傳輸誤碼率應≤10-5,保證通信穩定。
3.當污染源主要用電設備產生異常、故障、越限報警等事件信息時,無線自組網設備應在≤3秒內主動向數據采集傳輸網關報送數據,數據采集傳輸網關或用電參數監測直傳設備應在≤6 秒內將事件信息報送到中心端監測系統。
4.現場端監測系統數據一次采集成功率應≥99.0%。
存儲要求:
1.數據采集傳輸網關存儲單元應具備斷電保護功能,斷電后所存儲數據不丟失,能通過磁盤、U 盤、存儲卡或專用軟件導出數據。
2.數據采集傳輸網關應能存儲 1 年以上實時數據。日統計數據(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能保存最近3年的數據;月統計數據(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能保存最近 3 年的數據。數據采集傳輸網關應能保存最近255條事件記錄日志。
3.數據采集傳輸網關系統應采用加密存儲、存取權限控制等方式保障數據安全。
4.數據采集傳輸網關能接收初始化命令,并對硬件、參數區、數據區進行初始化,參數區設置為缺省值,數據區清零或清除;命令執行時,數據采集傳輸網關應保證初始化事件記錄不被清除。
數據分析:
1.根據數據關聯關系判斷生產設施、污染治理設施的啟停狀態,并根據設施的主備關系、運行周期綜合得出治理設備異常關停的結論。
2.對于停限產、削峰等用途的監測點,應使用設備運行功率、用電時段、監測點群組停運比率,綜合分析判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停產、限產、削峰等指令執行情況。
3.應具有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異常、停限產執行異常、削峰績效的統計功能,能查詢發生異常的污染源名單,并通過圖表直觀表達異常發生情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