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傳感器的核心功能是通過特定技術手段,量化水體中還原性物質(主要是有機物,也包括亞硝酸鹽、硫化物等無機物)被氧化所需的氧量,其工作原理基于“氧化-檢測”的核心邏輯,但具體技術路徑因傳感器類型而異。目前主流的COD傳感器原理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和物理光學法兩大類。
一、重鉻酸鉀氧化-光度法(國標法衍生,高精度) 該原理是實驗室經典重鉻酸鉀法(GB 11914-89)的自動化改良,核心是通過強氧化劑氧化有機物,再通過檢測氧化反應的產物或剩余氧化劑濃度反推COD值,適用于高準確度要求的場景(如污水處理廠排放口、工業廢水)。
工作步驟:
1. 樣品預處理:傳感器自動采集水樣,去除大顆粒雜質(部分傳感器帶過濾裝置),避免干擾。
2. 強氧化反應:向水樣中加入過量重鉻酸鉀(K?Cr?O?)作為氧化劑,同時加入硫酸(H?SO?)提供酸性環境,并加入銀鹽(Ag?SO?)作為催化劑(加速有機物氧化)和汞鹽(HgSO?)掩蔽氯離子(避免Cl?被氧化干擾結果)。
3. 加熱消解:通過電加熱將混合液加熱至165℃左右,保持20-30分鐘,使重鉻酸鉀與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充分反應: - 有機物(以C表示)被氧化為CO?和H?O; - 重鉻酸鉀中的Cr??(橙黃色)被還原為Cr3?(綠色)。
4. 光度檢測:消解完成后,傳感器通過光學模塊測量溶液的吸光度變化: - 測量Cr3?在特定波長(如600-620nm)的吸光度,其濃度與COD值成正比(還原反應越充分,Cr3?越多,吸光度越高); - 或測量剩余Cr??在特定波長(如420nm)的吸光度,其濃度與COD值成反比(有機物越多,剩余Cr??越少,吸光度越低)。
5. 計算COD值:通過預設的標準曲線(已知COD濃度的標準溶液與吸光度的對應關系),將吸光度信號轉換為COD濃度(單位:mg/L)。
特點:
- 優勢:與國標方法一致性高,準確性好,抗干擾能力強(可掩蔽氯離子),適用于復雜水體(如工業廢水)。
- 劣勢:需消耗化學試劑(運行成本較高),消解過程耗時(通常需30分鐘左右),結構較復雜(含加熱、進樣、試劑存儲模塊)。
二、紫外吸收法(快速在線監測,無試劑)
該原理基于有機物對特定波長紫外光的吸收特性,無需化學氧化,直接通過光學檢測推算COD值,適用于實時性要求高、水質相對簡單的場景(如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污水處理過程監控)。
工作原理: 水體中的有機物(尤其是含共軛雙鍵或芳香環的有機物,如苯系物、腐殖酸等)對**254nm波長的紫外光(UV???) 有強烈吸收,且吸收強度與有機物濃度正相關。此外,濁度會干擾紫外光的傳播(散射作用),因此需同時校正濁度影響。
工作步驟:
1. 雙波長檢測:傳感器內置紫外光源(254nm)和可見光光源(如546nm,用于檢測濁度),光線穿過水樣池(流通式或靜態池)后被接收器捕捉。 - UV???:測量有機物的紫外吸收強度(A???); - 可見光(如546nm):測量濁度引起的光散射/吸收強度(A濁度)。
2. 濁度校正:通過算法扣除濁度對紫外吸收的干擾(濁度會使A???虛高),得到僅由有機物引起的凈吸收值(A凈 = A??? - k×A濁度,k為校正系數)。
3. 換算COD值:通過校準實驗建立“凈吸收值-COD濃度”的標準曲線(不同水體的有機物組成不同,需現場校準),最終將A凈轉換為COD值
特點:
- 優勢:無需試劑,無二次污染,響應速度快(秒級出數),適合連續實時監測,維護成本低。
- 劣勢:僅對含紫外吸收基團的有機物敏感(對不含雙鍵的有機物如甲醇、乙醇響應弱),受濁度、色度干擾較大,需定期校準以匹配實際水體特性。
三、氧化法(高錳酸鹽指數,適用于清潔水體) 該原理以(KMnO?)為氧化劑,主要用于測量高錳酸鹽指數(CODMn),常用于地表水、飲用水等較清潔水體的輕度污染監測(COD值較低場景),與重鉻酸鉀法的核心區別是氧化劑強度不同(氧化性弱于重鉻酸鉀,無法氧化部分難降解有機物)。
工作步驟: 、
1. 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向水樣中加入過量,加熱消解,使Mn??(紫紅色)被還原為Mn2?(無色或淡粉色)。
2. 消解后,通過光度法檢測剩余的濃度(或用亞鐵鹽滴定過量,傳感器可通過電位變化檢測滴定終點),反推COD值。
特點:
- 優勢:試劑毒性低(相比重鉻酸鉀),操作相對簡單,適合低COD水體。
- 劣勢:氧化能力有限,無法反映難降解有機物污染,通常不用于工業廢水等高污染場景。
四、其他輔助原理(電化學法等) 部分新型傳感器采用電化學原理,例如:
- 電解氧化法:通過電極產生強氧化劑(如羥基自由基·OH)氧化有機物,測量電解過程中的電流變化或電量消耗,推算COD值。
- 生物傳感器法:利用微生物(如芽孢桿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時的氧氣變化(通過溶解氧電極檢測),間接反映COD濃度,但受溫度、pH影響較大,穩定性有待提升。
核心邏輯總結 無論哪種原理,COD傳感器的本質都是通過“氧化反應”或“物理特性”建立可測量信號(吸光度、電流、電量等)與COD濃度的定量關系,關鍵差異在于:
- 化學氧化法(重鉻酸鉀、)通過“氧化-檢測產物”實現,準確性高但耗時;
- 紫外吸收法通過“光學特性-濃度關聯”實現,快速便捷但依賴校準和水體特性。
實際應用中,需根據監測場景的COD范圍、精度要求、干擾因素(如氯離子、濁度)選擇適配的原理類型,例如:工業廢水優先選重鉻酸鉀法,地表水在線監測優先選紫外吸收法。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