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院11項成果獲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學進步獎
5月20日,由市場監管總局主辦的2019年“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大會對獲得2018年度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技進步獎的科研成果進行了集中展示和表彰。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計量院”)作為完成單位完成的11個項目獲此殊榮。
圖1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頒獎現場
其中,“基于高溫共晶點的開爾文原級實現”“電學量子基標準核心芯片研制”“視覺密度國家基準計量技術擴展研究及多領域創新應用”項目獲基礎研究類一等獎;“加速器放射治療劑量量值體系的研究建立與應用”獲應用研究類一等獎。
圖2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頒獎現場
中國計量院“中遠紅外與太赫茲光學頻率梳關鍵技術研究與裝置建立”“寬帶可計算標準天線和高性能開闊試驗場天線計量標準裝置研制”項目獲基礎研究類二等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計量技術及標準”“高純及高純氣體量值溯源體系建立”項目獲應用研究類二等獎。
圖3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頒獎現場
“納米薄膜和分體材料關鍵制備及量值溯源技術研究與應用”“微納力值標準的建立與溯源中的關鍵技術研究”獲基礎研究類三等獎;“非錨固特大型容器非規則屈曲形變測量方法和在石油計量中的應用”獲應用研究類三等獎。
據悉,在獲得一等獎的項目中:
由原遵東等組成的“基于高溫共晶點的開爾文原級實現”項目團隊,自主建立了高溫共晶固定點研制、復現與評價體系,實現了原級輻射法熱力學溫度測量能力。該團隊還代表中國在溫度咨詢委員會主導的高溫共晶點聯合研究計劃中承擔重要任務,對攻克高溫固定點應用難題做出了關鍵性貢獻,并對高溫固定點熱力學溫度賦值提供了“中國數據”,有力推動了溫度的量值實現體系從溫標向熱力學溫度的歷史性轉變,使我國從過去的規則執行者,轉變成為新量值實現體系的重要貢獻者和推動者。
由李勁勁等人研制的“電學量子基標準核心芯片”中的量子化霍爾電阻芯片,已成功應用于國家量子電阻基準、國防量子電阻自然基準,0.5V量子電壓芯片可用于復現高精度量子電壓,雙通道量子電壓芯片用于微伏量子電壓標準系統,毫米波功率基準芯片用于國家WR-6功率基準裝置及出口美國毫米波功率計量系統。三類芯片立足于國家急需、打破了國外封鎖和技術瓶頸,強有力地支撐了上述三類基標準體系。
由劉子龍等完成的“視覺密度國家基準計量技術擴展研究及多領域創新應用”項目應對定義和應用需求的變化,對光學密度的國家基準技術進行了擴展研究。該項目取得了兩項技術創新:一是采用“理想漫射等價條件法”解決了光學密度測量問題;二是基于光波場傅里葉空間頻率調制建立圖像式光學密度量傳裝置。研究成果在光學系統制造商、互聯網智能平臺儀器質控、航空起降安全監測、醫學影像質控等行業獲得典型應用和不斷推廣。
由王坤等完成的“加速器發射治療劑量量值體系的研究建立與應用”項目,通過研制開放式量熱芯、搭建惠斯登交流電橋,并經氫/氮飽和水體系和熱損定量評估,實現了加速器光子水吸收劑量測量,不確定度0.35%,完成比對取得等效互認,建立了放射治療基準及量傳體系,為我國醫院的放療科提供計量服務。
中國計量院11項成果獲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學進步獎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