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熱沖擊試驗中,預冷 / 預熱時間是保障溫度沖擊精度的關鍵參數,其核心作用是讓高低溫艙體及提籃組件在正式沖擊前達到穩定的目標溫度。若設置過短,會直接導致溫度精度不達標,對試驗結果產生顯著干擾。

預冷 / 預熱的本質是通過持續制冷或加熱,使艙體結構(如內壁、風道、保溫層)與循環空氣形成溫度平衡。以 - 65℃低溫艙為例,其艙體金屬壁面的熱容量較大,需經過足夠時間(通常 30-60 分鐘)才能從室溫降至設定溫度,并消除 “溫度梯度"—— 即內壁與空氣的溫差需控制在 ±1℃以內。若預冷時間僅設置 10 分鐘,表面看空氣溫度已達 - 65℃,但金屬壁面實際可能仍在 - 50℃左右,此時提籃進入后,壁面會吸收大量冷量,導致艙內空氣溫度快速回升 2-5℃,破壞沖擊瞬間的溫度穩定性。
對于高溫艙(如 150℃),預熱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艙內加熱器、風道部件需通過持續加熱實現熱飽和,若預熱時間過短,加熱管表面溫度雖高,但保溫層內部仍處于 “低溫滯后" 狀態。當提籃進入時,保溫層會快速吸收熱量,導致艙內溫度在 5-10 秒內驟降 3-8℃,遠超 ±2℃的精度允許范圍。這種 “瞬時掉溫" 會使樣品承受的實際溫度沖擊強度低于設定值,造成試驗數據偏倚。

提籃組件的溫度同步性也依賴充足的預冷 / 預熱時間。提籃框架、樣品架等金屬部件若未充分降溫或升溫,在進入對立艙體時會成為 “溫度污染源":低溫提籃帶余溫進入高溫艙,會引發局部冷空氣聚集;高溫提籃攜熱進入低溫艙,會形成熱島效應。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樣品周圍的溫度場出現 5-10℃的偏差,且需要額外 10-20 秒才能恢復平衡,而標準沖擊要求樣品在進入瞬間即處于目標溫度環境中。
從設備運行邏輯看,預冷 / 預熱時間過短會導致控制系統 “誤判就緒"。多數設備以空氣溫度達到設定值作為就緒信號,但忽略了結構部件的溫度平衡。這種 “假就緒" 狀態下啟動沖擊,會使溫度波動度從標準的 ±0.5℃擴大至 ±3℃以上,且恢復時間延長至 30 秒以上,不符合 IEC 60068-2-14 等標準對沖擊精度的要求。

實際測試數據顯示:當預冷時間比推薦值縮短 50% 時沖擊的溫度偏差可達 8-12℃;連續沖擊 3 次后,因艙體持續失溫,偏差會累積至 15℃以上。因此,預冷 / 預熱時間應根據艙體容積、設定溫度與環境溫差計算,通常不低于 30 分鐘,且需確保結構溫度與空氣溫度的差值≤1℃,才能真正保障沖擊的溫度精度。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