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閥體 閥體耐壓等級、使用溫度、耐腐蝕性能等方面應不低于工藝連接管道要求,并優先選用定型產品。水蒸汽、含水較多的濕氣體介質和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宜選用鑄鐵閥門。
② 內件 非腐蝕性介質一般選用 1Cr18Ni9Ti 或其他不銹鋼。對汽蝕和沖蝕較為嚴重,其介質在直角坐標系中的溫度與壓差曲線上,溫度為300℃,壓差為115MPa兩點連線以外的區域時,應選用耐磨材料,如鈷基合金或表面堆焊史太萊合金等。對硬密封切斷閥,為提高密封面可靠性,應選用耐磨合金。當密封要求十分嚴格時,應選用軟密封(四氟、橡膠)。
③ 溫度 當介質溫度<-60℃時,選用銅或1Cr18Ni9Ti。溫度在450~600℃時,選用鈦或鉬不銹鋼。當介質溫度>600℃時,應選用耐高溫高強度合金。
① 一般要求 應垂直立式安裝在水平管道上,公稱通徑DN≥50mm的調節閥,其閥前后管道上應有性支架。閥門的安裝位置應方便操作維修,必要時應設置平臺,上、下部分還應留有足夠的空間,以便在維修時取下執行機構和閥內件,以及閥的下法蘭和堵蓋。當調節閥安裝在振動場合時,應考慮防振措施。未安裝閥門定位器的調節閥,膜頭上安裝指示控制信號的小型壓力表。調節閥應先檢查校驗,并在管道吹掃后安裝,其連接形式應符合制造廠產品說明書的規定。
② 安全性 閥門在操作的各個環節中(即安裝、試驗、操作和維修),應首先注意人員和設備的安全性。由于閥門切斷后,其壓力還可保持一段時間,因此應有降壓的安全措施,如安裝放空閥或排放閥。對液體介質,應安裝一個能夠限制流量的放空閥,以防過快打開放空閥時水擊所造成的危害。對蒸汽管線,在接近調節閥的上下兩端應當保溫。壓力波動嚴重的地方,應安裝管線緩沖器。
③ 配管 調節閥配管通徑盡量與閥通徑一致,其入口直管段長度>10倍管道通徑,出口直管段應為3~5倍管道通徑。閥門進出口取壓點的位置為閥前2倍管道通徑與閥后3倍管道通徑處。調節閥在管道上必須按流動方向箭頭安裝,避免過大的安裝應力
① 基本誤差 將20~100kPa信號平穩地增大或減小,輸入氣室(或定位器)內,測量各點所對應的行程值,計算出信號2行程關系與理論值之間的各點誤差,其值即為基本誤差。試驗點應按信號范圍的0%、25%、50%、75% 和99% 5個點進行,測量儀表基本誤差應限于被測閥門基本誤差限的1/4。
② 回差與始終點偏差 回差與始終點偏差的檢測方法與基本誤差檢測方法相同。在同一輸入信號上測得的正反行程的差值即回差。信號上限(始點)處的基本誤差即為始點偏差。信號下限(終點)處的基本誤差即為終點偏差。
③ 泄漏試驗 通常試驗介質為常溫水,當閥的壓差小于350kPa時,實驗壓力按350kPa做,當閥的工作壓差大于350kPa時按允許壓差做。實驗介質應按規定流向進入閥內,閥出口可直接連通大氣或連接出口通大氣的低壓頭損失的測量裝置,在確認閥和下游各連接管充滿介質后,方可測取泄漏量。對主要閥門,還要做強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