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坤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閱讀:43發布時間:2021-11-25
儀器儀表的國產化一直是國內裝備制造業的軟肋。在今年的全國,這一話題被多位代表委員提起,并引發廣泛討論。
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樣打破科學儀器市場被國外廠商長期壟斷的“窘狀"?“新基建"給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對上述問題深有感觸。他認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亟需從行業管理、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突破與改進。 儀器儀表行業存在結構性矛盾 中國工業報:當前,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現狀如何?主要存在哪些瓶頸問題?
歐陽勁松:“十二五"以來,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得到了各級政府大量支持政策,培養造就了一批人才和創新團隊。
2019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已超過4400家,國內市場自給率接近60%。目前,我國已基本解決了儀器儀表的品種問題。但我國儀器儀表研發長期處于跟蹤的狀態,基礎研究長期薄弱,自主開發的儀器普遍反應不好用;儀器儀表核心元器件、專用材料、特殊工藝長期被忽視,產品聚集在中低端,儀器儀表、尤其是前沿性的科學儀器大量依賴進口。我認為,儀器儀表行業在管理、技術和產業方面還存在發展瓶頸。
一是行業管理需要優化。當前我國缺少儀器儀表不同政策串聯的頂層設計與工作機制,協同發力效果不充分。各級政府部門基本未設立相對專門的管理機構,造成儀器儀表行業信息、需求及時準確反映給政府部門的渠道模糊,管理服務體系分散多頭,行業技術發展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難以保證。
二是技術研發模式需要創新。儀器儀表開發屬于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科技活動。儀器儀表企業是產品創新研發的核心主體,但我國儀器儀表企業普遍缺乏復合型人才,同時也面臨著市場和效益問題。一些需求量很少、研發代價大,但是國家亟需的儀器儀表技術和產品,企業是否適合作為研發主體,值得商榷。
三是產業鏈各環節需要協同發展。儀器儀表研制難度大,科學儀器研制難度更大,需要產業鏈各環節長期資金持續投入,而且亟需建設更高水平的第三方測試計量保障體系。儀器儀表研發、制造與應用相關方應形成緊密聯系的產業鏈閉環,規模較大的整機企業應聚集一批核心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培育一批本土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解決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的瓶頸問題,華為在5G和芯片領域的產業布局值得借鑒。 擺脫進口依賴需多方協同 中國工業報:儀器儀表進出口貿易逆差嚴重,科學儀器長期依賴進口,您認為該如何解決?
歐陽勁松:這樣的進出口貿易現狀關聯于儀器儀表行業的各個方面,還與發展歷史和工業基礎有很大關聯,需要多方協同、系統謀劃行業的近期和中遠期發展。 在行業管理方面,建議用政策制度引導“制造商+用戶"的發展模式,強化儀器儀表產品對外依存情況的精細掌握,長線規劃攻關儀器及關鍵核心零部件,優先支持研發依賴進口的、空白的儀器儀表產品,重視制造工藝和共性技術積累。引導行業前瞻性配合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建設發展需求,有效精準配置國家資源,推動亟需的儀器儀表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轉化。建議央地資源多維度協同,統籌資金使用方式和項目遴選機制,避免多頭重復支持。 在技術發展方面,要重視基礎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究。要著眼未來測試技術對儀器儀表產品發展的,注重測試計量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和儀器儀表核心基礎部件的開發。與此同時,為了造出“皮實耐用"的儀器儀表,必須加大制造、測試、標準和計量等共性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方面的投入,特別對于前沿新技術的服務平臺還應超前部署研發,由行業公益機構承擔建設,統籌行業發展共性資源,強化能力考核和服務績效評估,提高行業資源利用效率。 科學儀器是“短板中的短板" 中國工業報:科學儀器在基礎研究、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等方面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2018年7月13日,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要“培育一批科學儀器制造企業"。對于實現該目標,您有哪些好的建議? 歐陽勁松:如果說儀器儀表是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短板,那么科學儀器就是“短板中的短板"。我認為科學儀器制造企業的培育要在人才、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協同推動。 在人才方面,建議國家科技項目中設立一定比例的地方和企業定向委托任務,在績效評價中增加企業和用戶評價的權重,引導和持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層次科學儀器人才團隊,長期固定為企業開展服務。高校和科研院所要鼓勵科學儀器企業參與測控與儀器專業的人才培養,建立共同研究和聯合培養制度,將科技人員服務科學儀器企業情況作為職稱評審、崗位競聘、學位評定、人才遴選等的重要依據。
在儀器企業金融支持方面,通過設立科學儀器“專精特"企業發展的專項基金、等金融方式,解決一些科學儀器企業融資問題,支持企業初創、產品化、儀器產品工程化研制和應用迭代提升。還可以設立更加專業的科學儀器專項引導基金,跟蹤國家科學儀器相關科技和產業專項,提供無償資助、貼息、過程補助和后補助等不同方式,接續支持其產業化發展。 在技術發展方面,應加強儀器儀表的輸入型國際學術交流和展覽活動,優化科技人才到岸政策,際力量參與國內專項研發工作,側重聯合開發國內需求明顯的、國際空白的科學儀器,在本土行業環境下開展科學儀器技術協同攻關和產業化推廣,加快科學儀器創新。管理部門要協同匹配資源、全鏈條部署科學儀器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投入,按照“夯實基礎、構建體系、協同發展、有序競爭"的思路,緊扣我國發展重大需求,統籌部署科學儀器科技專項和產業建設。 借力“新基建"機遇躍升發展 中國工業報:2020年一季度,受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大部分制造企業利潤同比下滑甚至虧損,國家適時提出進一步大力發展“新基建"。在您看來,此次疫情給儀器儀表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儀器儀表企業如何借助“新基建"機遇,突破困境、提振業績?
歐陽勁松:此次肺炎疫情對儀器儀表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行業結構和企業運營兩個方面。 疫情暴露了我國醫療健康儀器細分行業的結構和管理弱點。一方面是高流量儀、高頻等醫療儀器設備依賴進口,疫情檢測所用的分析儀器也幾乎依賴進口。另一方面,、紅外測溫儀等中低端醫療儀器我國可以自主滿足,但是由于疫情引爆,導致哄抬物價,說明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亟需加強行業管理,增加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疫情對中小企業的經營影響在儀器儀表行業尤為顯著。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缺少賽默飛、島津、羅氏、福祿克等類似的國際,以中小企業為主,當前面臨延遲開工、人手不足、訂單推遲、市場等共性問題。為此,建議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應對此次疫情。
一是國家不僅要持續培育龍頭,也要發展專精單項。我國儀器儀表行業需要的儀器儀表制造,行業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要用好財稅、金融和等政策,保護好儀器儀表中小企業。
二是完善企業標準體系,健全企業質量保障體系,避免企業技術流失。受疫情影響,儀器儀表企業也會出現人才流失。鼓勵利用企業標準規范“技術訣竅",避免關鍵技術因人而存、因人而失。積極鼓勵協會、學會、標委會走進企業服務,幫助“尖子"企業建立完善的高水平企業標準體系。
三是打造產業集群,培育核心部件企業。疫情的重要影響是對物流、出行和用工的影響。政府應鼓勵形成產業集群,支持儀器儀表優勢地域開展技術和產業集群發展。另一方面,從世界范圍來看,此次疫情加劇了制造業的產業鏈重組,儀器儀表行業要有統一的底線思維,即產業鏈上不能存在“一卡就死"的環節,必須下大力氣培育國產零部件核心企業,尤其是涉及產業安全的、單一來源的儀器儀表核心零部件。
四是利用好“新基建"對儀器儀表行業的拉動作用。我國儀器儀表企業應對標“新基建"的發展需求,加快新產品的技術開發;協同完善儀器儀表的硬件設計、軟件開發、上下游應用等產業鏈各環節,推動產品自主創新與迭代優化;同時重視測試要求、可靠性方法、通信傳輸、安全要求等基礎共性技術。
儀表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