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坤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閱讀:56發布時間:2021-11-25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國內外安全形勢錯綜復雜,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糧食安全面臨多重挑戰。2020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中國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安"。
目前,人類至今并沒有*擺脫饑荒困擾。今年,疫情更是沖擊了糧食安全。糧農組織7月13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預計,2020年食物不足人口將增加8300萬人至1.32億人。
農村發展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十四五"期末(約2025年),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糧食儲備充足。近10年間,我國糧食產量持續增加,2019年產量達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新高。
然而,我國糧食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質量方面卻存在不少問題資料顯示,我國糧食中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檢出率高,廣泛存在于民眾大量消費的玉米、小麥、稻米等糧食中。此外,我國1/5的耕地面積被重金屬污染(近2000萬公頃),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元。
因此,我們在加強科技投入提高糧食產量的同時,利用*的檢測儀器對糧食質量加強檢測,提高糧食品質也尤為重要。2018年,國家員會、國家、聯合發布“科技興糧"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大力實施“科技興糧"要積極推進糧食質量和安全科技創新,突破快速檢測技術瓶頸,研發糧食收購現場快速自動采集和質量檢測儀器設備;研究建立我國主糧品質分類體系,開發專用糧食品質評價儀器等。
目前,我國科技人員已經研發了系列重金屬、真菌毒素、農藥快速檢測儀器和技術,通過加大糧食污染嚴重地區的樣品采集密度,構建基于大數據的糧食質量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統,構建糧食質量安全分類監管、量化分級管理和電子追溯和預警系統將成為可能。
除了利用檢測儀器對糧食質量加強檢測,在糧食儲存環節加強科技投入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在糧倉內安裝氣體傳感器實時檢測倉內氣體的濃度:通過氣體傳感器,可以在熏蒸期間實時檢測氣體的濃度;通過氧氣傳感器可以實時檢測倉內氧氣濃度,為低溫低氧儲藏提供依據,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等等。
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居于。在保障糧食數量安全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檢測技術,滿足人們對糧食安全營養、健康的需求,讓中國人的飯碗在科技的支撐下端的更穩、更牢。
儀表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