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目前,許多航空航天機器人制造公司投資于揀選、包裝或碼垛機器人,因為它們能夠比手動操作更準確、更高效地執行這些功能。
航空航天機器人指應用在航空領域的
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天機器人能夠幫助航天員在開擴的宇宙空間進行實際工作,可以和人一起工作,也可以代替人完成危險性很大的工作,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另外,目前航空航天領域制造仍是勞動密集型,且它對產品的工藝和精度要求也較嚴格,生產能力也不足,航空航天領域制造企業通過工業機器人來實現自動化生產,企業生產模式轉型升級和裝備先進制造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航空航天機器人可分為傳統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其中傳統機器人正在取代航空航天業的傳統生產流程,以執行需要人類無法實現的技能和精度的任務,而協同機器人增加了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協作合作,提高了整體的作業能力和工作效率。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2027年航空航天機器人行業深度分析及"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近些年,隨著全球智能控制技術、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航空航天企業不斷應用新技術,全球航空航天機器人已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包括地球上和太空中)得到廣泛應用,2020年,全球航空航天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8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目前全球主要的航空航天機器人制造商位于北美和歐洲,包括Kuka AG(德國)、ABB 集團(瑞士)、FANUC Corporation(日本)、Yaskawa Electric Corporation(日本)、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日本)等。
目前,許多航空航天機器人制造公司投資于揀選、包裝或碼垛機器人,因為它們能夠比手動操作更準確、更高效地執行這些功能。但是未來,隨著控制技術、智能化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航空航天機器人將不僅僅滿足于實現簡單的生產操作,而將被應用到更多流程更復雜、精度更快、對工作準確性要求更高的生產制造環境,進而適應航空航天生產企業更復雜的生產環境和技術要求,生產制造型航空航天機器人將是航空航天機器人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航空航天產業的持續發展,以及各個國家對國防安全和太空探索需求的不斷提升,全球對航空航天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2026年,全球航空航天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其中,中國目前在航天領域已經處于全球前列,未來隨著中國航天工程的不斷發展以及中國對太空探索步伐不斷加快,中國航天領域將加快對航空航天機器人需求;另外,隨著中國飛機制作技術實現突破,中國將大力發展飛機制造產業,進而推動中國航空制造領域對航空航天機器人需求的增長,因此,預計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航空航天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