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新概念】導讀: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回望2021年,這一年對整個物聯網產業來說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但對智能家居領域來說卻是紅利爆發的一年;對人工智能領域則是“激流勇進”的一年;對安防芯片廠商又是機遇挑戰并存的一年......
關于這一年,都發生了什么?在2022年新年伊始,慧聰物聯網整理了關于一些高熱關鍵詞,跟大家一起回顧今年物聯網、安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大事件,希望能從過去一年的市場發展歷程中得到些許經驗及對未來市場走向的預判。
1、數據安全:首部監管法規出臺,隱私規范化
2021年6月30日,本想在美股低調上市的網約車巨頭滴滴,卻因7月2日網信辦發布的“對滴滴進行網絡安全審查”公告,被大眾周知其上市舉動及“泄密”事件。之后,系列監管政策相繼出臺,共計25款滴滴系
APP被全網下架。
就滴滴事件來看,不難發現國家對數據安全的高度重視。數據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安全共享存在較大隱患,當下,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防范網絡竊密泄密、加強數據安全保護也就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2021年9月1日,我國第一部關于數據安全的法律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正式施行。數據安全法指出,基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開展的數據處理活動,應在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綜合來看,《數據安全法》的出臺對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產業提供了法治保障,同時也意味著數據安全監管日趨嚴格,安全合規要求持續提升。
大體上,2021年加強數據安全的成效相繼涌出,對整個信息安全產業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由此,部分聲音稱2022年是“數據安全元年”。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法規的保障下,我國對數字安全監管正走向更加嚴格和規范化,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維護數據安全不僅離不開監管部門高水準的執法,也少不了企業自身安全建設的加持。
隨著數據安全的威脅加大,數據安全熱度與日俱增,世界各國、相關產業在這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數據安全市場需求也得以被開啟。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我國數據安全市場規模將保持迅猛的增長勢頭,市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
2、人臉識別:最高法出臺,助推產業健康長遠發展
人臉識別在2021年央視3·15晚會“首當其沖”,成為第一個被曝光的詞條。據3·15晚會,科勒衛浴、正通4s店等上萬家店鋪安裝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監控攝像頭,違規實時抓取到店人員人臉信息,并進行識別、標簽區分等處理,以獲取相關利益。
一直以來,人臉識別涉及的隱私安全等相關
話題都飽受爭議。事實上,非法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的案例并不少見,人臉數據等個人信息買賣黑色產業鏈更是屢禁不止。近年來,各大平臺、APP頻繁獲取人臉信息,部分經營者濫用人臉識別技術侵害自然人合法權益的事件頻發,引發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和擔憂。
2021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指出,“面部識別特征”是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一種,歸屬于個人敏感信息的范疇,在進行信息收集、共享、傳輸和存儲等操作時應當比普通個人信息更加嚴格的保護。
2021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開始施行。規定強化個人信息司法保護,明確濫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行為的性質和責任,并指出在賓館、商場、銀行、車站等經營、公共場所違反規定進行人臉驗證、辨識或者分析等活動,應當被劃分為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
當下,人臉識別已發展為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重要技術,《規定》的出臺劃定了使用技術的合法邊界,也留下了技術發展的空間,隨著國內人臉識別相關政策法規的健全,產業也更重視這方面的隱私保護。法規的出臺規范了落地應用,有助推產業向健康、長遠發展的作用,人臉識別技術等相關企業應該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以合規路徑積極順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發展。
3、安防芯片:供應缺口拉大,產業持續向好發展
近年來,許多行業被缺芯魔咒困擾著,安防行業也不例外,始于2020年下半年的芯片短缺,已經引發安防行業全產業鏈的多次價格調漲。繼2021年3月安防行業集中對產品進行調價后,富瀚微、瑞芯微、北京君正等上游企業在年中再次進行不同程度的調價。
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安防行業的普及應用,我國作為安防大國,市場需求愈發旺盛,由此進一步加劇國內安防行業在全球缺芯大環境下產品的供需失衡。尤其是視頻監控芯片供應大廠海思受到制裁后,安防芯片供應缺口持續被拉大,進而推動安防芯片價格上漲,中高端芯片領域更為嚴重。
與此同時,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安防上游芯片產業發展打開了新格局,行業老將和新貴們開始崛起,不斷豐富自有芯片產品線、集成產品和性能,致力于瓜分海思釋放的市場份額。整體來看,2021年,安防行業上游企業的芯片方案日趨豐富和成熟,在AI、5G等技術發展和國家政策大力推動的利好下,安防芯片的國產替代征程有所推進,圖像識別、行為檢測等相關技術也將迎來更大的突破和落地。
4、沖刺IPO:最后窗口期已至,AI企業扎堆上市
2021年末,人工智能企業再度迎來好消息,12月30日,商湯正式在港交所開始上市交易。回望這一年,提交上市申請、中止上市、終止上市、首發過會......人工智能領域出現太多戲劇性的一幕,而依圖、云從、曠視、商湯、格靈深瞳、云天勵飛等人工智能企業圍繞IPO不斷試探,致力于完成上市目標。
對人工智能企業來說,這一年著實走的比較艱難,虧損似乎對AI行業下了“魔咒”,靠上市融資續血成為各大企業生存下去的“捷徑”。2021年7月20日,“AI四小龍”之一云從科技于首發過會;折戟港股的曠視經過緊張激烈的問詢后,在9月也迎來過會好消息;11月9日,“折中身價”3000億美元,募資僅10億元,虧損達6億元的人工智能企業格靈深瞳終于科創板首發過會;一直保持沉默的商湯在2021年年末則敲響上市鐘聲;而依圖科技經過中止后走向終止。
截止目前,僅商湯、格靈深瞳、云叢、曠視、云天勵飛過會,還有一群AI企業排隊接受檢驗。為什么選擇在2021年扎堆上市,有業內人士分析到,人工智能企業上市浪潮其實已經持續兩年,現在是人工智能行業的最后窗口期,也是企業最后的機會。
對于AI行業來說,早期泡沫必然存在,但也終究破滅,當浪潮退卻,只有能找到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企業才能活下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人工智能企業想要存活,資本的加持只是經濟基礎,突破AI產業瓶頸、實現更多的落地應用才是有效方式。從整個大發展趨勢來看,人工智能的未來有無限想象空間,幾大AI企業的相繼過會和上市,給那些仍處于徘徊和掙扎階段的賽道企業帶來鼓勵和希望,沖刺IPO的道路雖然坎坷,但仍有不少企業沖刺到終點。
5、智慧燈桿:首個國家標準發布,市場發展空間大
毋庸置疑,2021年是智慧燈桿產業的發展大年。據統計,2020年智慧燈桿相關的中標項目只有330條,而2021年僅上半年就趕超2020全年,中標信息高達475條。另外,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智慧燈桿數量已經超過了26萬。
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使城市照明管理問題愈漸突出,智慧燈桿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在實現城市照明、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2021年11月26日,全國首個智慧燈桿相關國家標準《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桿服務功能與運行管理規范》被批準發布,并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事實上,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之一,智慧燈桿承載著AI、物聯網、5G等先進技術應用,過去一年,浙江、江西、深圳等全國多省市均推出扶持政策,以助推智慧燈桿產業發展。當下,我國智慧燈桿行業雖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整體規模小,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6、三孩政策:風口之下,智能家居駛入發展快車道
2021年8月20日,“三孩政策”正式通過,隨著三孩政策放開,人口、需求等紅利一躍飆升為熱門話題,由“奶嘴經濟”帶來的智能家居產業藍海受到各方關注。
三孩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家庭人口數量的增多及家庭消費結構需求的變化,據奧維云網(AVC)分析,受益于智能化的特點,無論是孩子還是年邁的老人均能輕松掌握智能家居,由此引發三孩帶動住房改善和智能家電產品的需求激增,另外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下,國內智能家居市場駛入發展快車道。
當下,智能家居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包括智能看護、智能單品、智能照明、智能環境、智能影音、智能監控等形成的全屋智能家居也具有寬廣的前景。據財經新聞報道,截止2021年上半年,國內智能家居領域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25%,是業內最快增長期,整體市場發展前景不言而喻。針對幼兒和兒童群體,智能家居領域有很多商機值得探討。
整體來看,隨著各大巨頭企業的跨界入局,行業競爭態勢也日趨激烈,與此同時,智能家居現存痛點居多,對其發展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落地服務上,缺乏完善且真實的產品體驗,用戶難以對產品形成正確的認知。值得一提的是,三孩的到來雖會刺激智能家居產品銷量的增加,但產品實用性差、價格高、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仍待解決。
7、平安中國:“十四五”規劃加碼,助力高水平的建設
自2005年以來,平安城市建設在國內如火如荼展開,歷經十幾年發展,現已小有成就,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平安城市向智慧城市建設的邁進,帶動了平安城市市場規模的增長趨勢,預計2025年,中國平安城市市場總規模將超過6980億元。
2021年兩會頒發的“十四五”規劃更是明確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面對當前復雜及多變的國際局勢,“十四五”規劃還從頂層設計高度再次指出平安中國的重要性,表示平安中國”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屏障,為安防行業未來幾年指明了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現代化、智能化和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平臺建設的方向。
平安建設是針對社會治安開展的工作,不僅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前提,也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顯而易見,“十四五”規劃的加碼,使平安中國建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使中國逐步發展為世界上安全感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區已覆蓋全國220個市、縣。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安防領域的應用充分融合,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的進一步落地,將助力平安中國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并全面提升其科學化和智能化水平,從而為我國社會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
8、實體清單:“川普認證”力度加大,國產企業崛起
近兩年來,美國可以說是憑借“實體清單”操作在國內一直保持熱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已超300+,其中大華股份、AI四小龍、同方銳安、格靈深瞳、同方威視、蘇州科達、海康微影等眾多企業的業務聚焦AI、安防和人臉識別領域。
繼實體清單后,美國拜登政府于2021年6月30日又提出“非SDN中國軍事綜合體企業”清單,截止目前,大疆、“AI四小龍”、東方網力等多家企業均位列名單。針對美國制裁,多家企業發布聲明強烈反對,表示美國的指控毫無事實根據,且公司正常經營活動不會受影響。
短期來看,美國的制裁限制了國內企業與美國企業的業務往來,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一定影響,但目前清單內的企業均發展良好,不斷展示其自身過硬的科技實力;長期來看,實體清單倒逼國內廠商自主研發,加快核心技術、關鍵設備領域的國產化進程,給國內相關產業的市場帶來了巨大發展空間。
相較開始接收到清單的哀嚎和眾怒,現在大眾更多的是將清單當作“川普認證”的實力企業,加之國產化的浪潮下,只要企業自身實力過硬,不斷堅持自主創新,未來將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正如俄媒評論:拜登和特朗普癡迷的實體清單,逼出了一個更為強大的華為,換句話說,我們應該相信,有更多位列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不斷崛起、不斷強大。
9、元宇宙:以賦能實體經濟為導向,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一詞迅速躥紅,先有韓國發布規劃打造元宇宙城市,后有國內上海、北京、杭州等多個城市表示要布局元宇宙技術及相關產業。據報道,元宇宙相關產業與數字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最近幾年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元宇宙未來的市場呈現出巨大的想象力。
縱觀科技發展史,每個新概念的提出都伴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元宇宙是技術與應用落地的集合,其初期發展的關鍵取決于5G、AI、云計算、物聯網等底層技術的成熟度,換句話說,在“全網熱捧”的浪潮下,現處于發展初期的元宇宙將迎來新一輪快速探索期,相關技術和產業也將受益迎來新的爆發期。
從作用來看,5G、云計算技術能夠實現高速、高算力和低時延的規模化接觸,為元宇宙落地提供網絡基礎,保證大規模用戶在線的同時打造實時、流暢的沉浸式體驗;AI技術是構建元宇宙的基礎設施,提供元宇宙擴張驅動力,突出的算法及算法能力是打造“真實”元宇宙的核心;區塊鏈被認為是在未來元宇宙時代最具前瞻性的技術,能夠進行身份識別。
元宇宙大火的背后離不開相關技術的疊加、融合和成熟,同時這也反映出日漸突出和復雜的數據安全隱患,據了解,元宇宙收集的數據數量和種類是未有的,而這些數據一經盜用或濫用將帶來不可想象的后果,由此防范數據泄露,尤為值得關注。
元宇宙是各種技術創新的總和,需通過大規模協作建設,發展元宇宙并不是脫實向虛,而是以賦能實體經濟為導向,雖然元宇宙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但目前還是尚未成型的新興事物,市場應保持理性,積極引導元宇宙概念與數字經濟發展充分融合,才能確保相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總結
透過以上熱門事件,慧聰物聯網感受到行業過去一年的“變”與“不變”。在變的一面上,新的關鍵詞元宇宙熱度高居不下、人臉識別最高法/首臺數據安全法出臺、“川普認證”實力企業增加......不變方面,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安防芯片等仍是行業關注焦點。總之,“變”與“不變”的交織推動物聯網行業蓬勃發展。
鑒以往,知未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具挑戰的時代。2021年雖然整體市場環境趨向不利、全球缺芯影響較大,但在各細分領域的努力下,物聯網行業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我們也期待,2022年物聯網行業有更多精彩發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