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9月25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近海海洋邊界層大氣污染綜合立體探測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課題綜合績效評價。
會上,項目負責人劉建國介紹了“近海海洋邊界層大氣污染綜合立體探測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項目總體完成情況和課題“海洋大氣邊界層立體探測技術系統集成及應用示范”完成情況。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羅濤、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程雪玲、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邦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誠、復旦大學黃侃分別對其課題“海洋大氣污染物和氣象參數廓線的
激光雷達探測技術”、“海洋大氣邊界層湍流交換多尺度探測技術”、 “近海大氣邊界層物質能量交換實時探測與遙感評估技術”、“近海大氣污染物立體遙感定量表征技術”、“海陸交界
氣溶膠理化特性觀測與廓線校驗技術”進行了詳細的結題匯報。
專家組從課題目標與指標完成情況、課題主要進展與取得成果、課題組織管理與實施成效、課題經費使用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質詢,認為各課題“內容連續性好,成果顯著;各指標均已到達或者高于任務書要求;項目課題組織管理和經費使用規范有效”。經協商討論,專家組對各課題取得的成果及實施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各課題的平均測評分為90分以上。下一步,專家組希望還能進一步加強各課題成果的凝練和總結、明確成果增量;從項目驗收的角度出發,提出項目針對近海海洋地區大氣邊界層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和有意義的結論。
評價專家組由北京大學張遠航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中科院生態中心賀泓院士擔任專家組副組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劉文清院士、清華大學李俊華教授、北京大學曾立民教授、復旦大學陳建民教授、上海大學吳明紅教授、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高志賢研究員、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郭學良研究員、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陳良富研究員、大氣所王自發研究員、生態中心牟玉靜、化學所葛茂發研究員、廣州地化所王新明研究員、安光所謝品華研究員等技術專家組成。
原標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近海海洋邊界層大氣污染綜合立體探測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項目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課題綜合績效評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