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人工智能正在觸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氣象預測行業也不例外。在人類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天氣預報實際上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路,往簡單了說,它是“有根據的預測”。古代人根據經驗來預測天氣,如“晚霞行千里,早上不出門”就是簡單的天氣預報。現代人則依靠分析和解碼從不計其數的
傳感器和氣象衛星收集而來的海量數據,來更精準的預測天氣狀況。
現階段的一大趨勢是,AI技術正日益成為這種預測的新幫手,它甚至被認為是有望降低人類天氣預報不確定性的關鍵技術。天氣預報和人工智能有著天然耦合的關系。天氣預報需要大量的、多種多樣的資料,人工智能天生就是處理大數據的工具;現有資料的時空數據密度不夠,人工智能具有對不完全不確定信息的推斷能力;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總結專家的知識經驗,提高平均預測水平以及利用統計與數值模式中無法利用的抽象預報知識等。
觀測衛星利用星載遙感器從太空獲取地表信息,具有覆蓋區域廣、持續時間長、不受空域國界限制等諸多優勢,在地球資源探測、軍事偵察、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已成為當前遙感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
據了解,人工智能用于觀測數據質量控制,如用于氣象雷達回波的質量控制,濾除地物等非氣象回波,國內某些氣象科技企業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用于數值模式產品后處理,可以提高準確率和產品的時空分辨率,如中央氣象臺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發的格點降水訂正和超分辨率處理算法,可在保證準確率的同時,有著更高的計算效率,并能輸出超高分辨率的智能網格預報產品。目前氣象單位通過衛星、雷達等設備監測天氣,而今后物聯網技術或將天氣預報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使用AI技術預測天氣將是大勢所趨
想象一下,未來的天氣預報會是什么樣的?也許這個問題,你我尚難以回答,但毋庸置疑的是,利用AI技術預測天氣在當下已被認為是大勢所趨。
在氣象預測中,引入AI技術,將大大減輕氣象預報員的工作壓力,讓預報信息也更加及時和準確。有氣象研究員表示,最好的天氣預測就是盡可能多的合并觀測數據,而這通常非常復雜,但通過AI模型來分析和處理,能夠更快、更準確地預測潛在天氣。
可以預測的是,在AI技術的持續賦能下,氣象科學將變得越發智能和強大,在面對變化莫測的天氣時能更加得心應手。業內人士表示,AI將對天氣預報的速度和準確性產生重大影響,從長遠來看,或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