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近年來,電商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持續增長,帶動了物流需求的急劇攀升,而人口紅利的日益消散,及傳統配送方式的逐漸滯后,則導致行業壓力越來越大。為解決物流供需平衡性問題,企業們開始尋求發展無人化、智能化的配送新模式,自動駕駛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
自動駕駛助力物流升級
物流屬于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不管是支、干線運輸還是末端配送,都離不開對人的依賴。但目前,最依賴的人卻出現了問題。人力成本的高企、商品運價的走低、管理成本的攀升、人工作業效率的低下,以及安全的缺乏保障,不僅讓企業利潤遭到壓縮,同時也無法滿足行業需求。
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通過對人的賦能,有效推動了物流行業的轉型升級:
一方面,在支、干線運輸方面,自動駕駛通過對貨車司機的輔助,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司機駕駛強度,讓司機從“駕駛員”轉變為“監督員”,讓過去的多人駕駛模式變為“單駕”模式,從而實現人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司機價值的深度挖掘,運輸效率的明顯提升,以及駕駛安全的徹底保障。
另一方面,在“最后一公里”及末端配送領域,自動駕駛通過加持在配送車上面甚至能夠完全取代配送員,從而消除由人產生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夠實現完全無人化,能夠自主做出更優化的駕駛決策與駕駛行為,這些能夠使得自動駕駛在配送時效率更高、油耗更低。
總而言之,通過無人化、智能化的助力,自動駕駛能夠解決物流行業因人所導致的供需不平衡問題,為行業發展找到一條高速之路。目前,根據相關數據預測,自動駕駛在我國物流重卡方面的潛在替代市場規模,大概在7000多億元左右。未來隨著自動駕駛的逐漸普及,物流發展將前景可期。
當前規模普及遭遇難點
不過,就現階段來說,自動駕駛在物流領域的商用普及還路途遙遠。
從供應鏈層面來看,
激光雷達、線控底盤等關鍵部件的車規級產品量產供應,是保障自動駕駛物流車輛量產的關鍵所在,但目前很多環節還無法自足。以線控底盤為例,當前國內廠商的線控底盤技術和產品積累比較薄弱,大部分都是依靠博世、大陸等國際零部件巨頭供應,供應鏈受限制較大。
同時在法律法規層面,當前與自動駕駛物流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和
標準也較少,還有待完善。自動駕駛作為一種全新技術,我國本來就對其法律研究不足,再加上應用于物流領域,上路可能面臨各種情況和安全問題,這些都需要法律標準來做出引導、規范和監管。尤其一些跨省運輸更需要關注。
此外現有基礎設施的不足,也是阻礙自動駕駛物流普及的另一原因。自動駕駛物流應用對于道路要求極高,需要保證道路足夠智慧,這需要我國花費巨資和時間去打造、建設。而具備這樣的配套設施后,相關車輛還必須獲得政府許可才能上路測試、使用,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用速度。
北京新探索帶來新機遇
好在,雖然自動駕駛物流的規模化普及之路荊棘密布,但國內不少省市已經在攻堅克難、予以支持。其中,作為我國重要創新、貿易城市,北京近日就宣布,將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設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通過適度超前并系統構建路測、應用、運營等相關政策體系,助力智能汽車。
據悉,在政策先行區中,北京市明確鼓勵經過充分驗證的智能網聯汽車在政策先行區率先開展試運行并提供商業運營服務,覆蓋了物流領域。據悉,目前百度Apollo、小馬智行以及滴滴自動駕駛已獲得首批應用牌照,其中百度Apollo總計拿到了58張,小馬智行獲得30張,滴滴則未透露張數。
此外,政策先行區中還允許無人配送車獲取路權上路運營,并針對自動駕駛汽車在高速場景下的管理給出了解決方案。尤其在后者上,政策先行區計劃開啟大興國際機場以及京臺高速、京津高速等6條環繞亦莊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段測試,并制定配套監督管理措施,為自動駕駛物流帶來了機遇。
未來,伴隨著北京政策先行區取得效果,并以此為模板向全國推廣,相信不用多久自動駕駛物流就將迎來飛速普及,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