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近日,在第四屆中國充換電技術高峰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歸納說,目前充電樁建設主要依托現有的交通、商業設施,缺乏清晰多樣的商業模式,各家企業主要靠財政補貼生存。欲尋求新的出路必須要重視資產模式。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迅猛。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2.3倍,9月份創單月銷量歷史新高。
中汽協的數據也顯示,新能源車中純電動汽車占比大,前三季度產銷分別完成20365輛和19228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
電動車產銷的快速發展,使充電樁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火的業務,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先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隨后,更具操作性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發布,對未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提供指導。
北京還取消了電動汽車上牌的限制,不再受搖號的困擾。在政策帶動下,行業內的企業都躍躍欲試,希望在充電樁“圈地”中占得先機,在華東地區已有布局的萬幫集團星星充電宣布將在北京新建1萬個充電樁。
資源,是所有涉足充電樁行業的企業都希望找到的。因此,與物業公司、城市停車管理公司甚至整車廠的合作,幾乎已經成為業內一個普遍的模式,在先越看來,只有讓更多不同的人貢獻出不同的力量,組成一個大的生態,盈利才會有想象空間。
“所以對我們來說,現在并不存在競爭,相反,我們希望更多的人進來,把這個生態做起來。”先越告訴記者。在此之前,電樁和途家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還與包括丁丁停車在內的互聯網公司以及酒店業等攜手,共同推進充電樁的落地。
通過各種合縱連橫,電樁從成都開始一步步推進,逐漸發展到在全國20多個城市有了自己的充電樁布局,線上APP的用戶數也已經上萬。在電樁的APP上,用戶除了可以清晰地查閱可供充電的地點外,還有專門的交流區可供交流,此外,一些售賣新能源車的4S店也已經接入到這一平臺,相對于其余充電的APP,電樁的功能更為豐富。
雖然做得比別人好一點點,但也只是聚合了一個微小的生態,如果僅盯著這一點看,其實依然難言盈利空間。“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產業鏈做一個大的完善的生態,比如我們和途家提出了一個綠色度假的概念,在線下我們可能落地到分時租賃、景區整個綠色出行,而與其他的不同的合作伙伴,我們會有更多的合作方式。”先越告訴記者,“電樁將自己定位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而互聯網的精髓就在于流程再造,正如滴滴快的改造了整個出租車行業的生態一樣,如果我們能串聯或者打通更多的環節,商機自然就會出現。”
當然,這些需要打通的環節并不于汽車產業鏈,而是包括消費、互聯等各個領域,是需要多維度的融匯貫通。或許正因如此,將自己定位為互聯網公司的先越強調“電樁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們是不會去做設備的,未來,我們會傾向于朝著平臺化的方向去發展,終實現輕量化運作”。
像諸如阿里巴巴一樣,做一個平臺化的互聯網企業,是很多涉足充電行業的創業型公司共同的夢想,但事實上,這并不容易。
和汽車維修等后市場的項目一樣,充電樁建設雖然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但事實上做的依然是苦活累活,另一方面,要做到各個領域的合縱連橫,“必須要大投入、大資本、大格局才能做活,因為需要撬動的東西實在太多。”先越告訴記者,“要終做到輕量化,開始必須是‘重資產’模式的。”
輕和重,看起來是一對對立的存在,但卻是先越認為的必經之路。因此,電樁A輪數千萬融資背后的投資方并不是單純的資金輸入方,而是把電樁作為其自身產業鏈上的一環,希望通過雙方的合作,在整個行業產生更大的聚合效應。
(感謝一財網、中國報告大廳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