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人才新聞】徐擊水,一個平凡的名字,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年輕時,研究機器人沒有投入使用,從而進軍電力。功成名就后,再次進入到機器人的世界。
“30年前,我就有做機器人的夢想。當時還真研發出來一個,很可惜,沒有投入使用。”52歲的徐擊水至今回想起來都很惋惜。
那時,還是大學生的徐擊水和導師歷時近3年,為三門峽大壩閘門研發出了一個除銹機器人,但是由于成果轉化困難等原因,這個機器人沒能真正問世。
“在高校,很多研究成果鑒定會就是‘追悼會’,課題通過了驗收,就塵封起來了。”徐擊水說,“這使得我下決心投入實業,讓科技成果真正造福于工業制造。”
1993年,在武漢大學當老師的徐擊水開始嘗試“下海”,之后創立了奮進電力公司。如今,奮進電力已成為帶電作業領域的國內。
“中國具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強”“武漢市改革開放三十年創業功勛人物”……奮進電力的一個陳列室里,擺放著分量不小的各種榮譽,可以躺在功勞簿上過安穩日子的徐擊水,卻在2013年選擇再次“到中流擊水”,向機器人領域進軍。
“50歲了,再次轉向機器人領域,可以說是折騰。但一方面是為了年輕時的夢想,另一方面,我堅信發展機器人有市場。”徐擊水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中國的機器人卻嚴重滯后,讓人震驚和慚愧。2012年,全國新增2.9萬臺機器人,其中國產品牌只占4%。”
但也并非沒有機會。國外機器人造價昂貴,動輒百萬,且維修保養費用不菲。徐擊水決定,奮進機器人就定位于“用得起”“用不壞”以及“全自主知識產權”。
通過帶領團隊日夜攻關,徐擊水的奮進機器人已全面突破控制系統和高性能精密減速機等關鍵技術。除操作系統外,徐擊水的機器人使用的軟體,包括編輯工具、介面、模擬軟體等均系自主研發,編程甚至比國外機器人更靈活。
2014年,在由湖北省經信委、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等部門主辦的第二屆“楚天杯”工業設計大賽中,奮進FRP型智能工業機器人一舉榮獲一等獎。
“從內到外,從硬體到軟體,包括減速機、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我們的工業機器人都有自主知識產權,屬于‘中國芯’。”徐擊水驕傲地說。
也許學者出身的緣故,徐擊水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和進步。2015年,搭上“互聯網+”的東風,奮進位造出了國內工業云機器人。
徐擊水點開自己的手機演示,只需要點開APP,通過手機就可以操控千里之外的機器人。“車間的溫度、濕度和粉塵等數據,全部可以實現遠程監測。僅需按下手機上幾個按鈕,機器人能在10秒內完成設定工作。”
徐擊水感慨說,國產機器人該如何找準自身定位,如何在強手如云,技術、市場均處于弱勢的環境下扳回局面,從而更進一步帶動整改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這將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征程,我將繼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