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盤點2012電氣行業“黑馬”,大連電機、良信電器等公司入“點名冊”
。
盤點2012電氣行業“黑馬”,大連電機、良信電器等公司入“點名冊”
三得普華:從“量”到“質”嬗變
近日,在福布斯發布的“2012中國具潛力50家非上市公司榜單”上,北京三得普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得普華”)榜上有名。
新晉黑馬三得普華靠著在MCR方面的技術創新起家。公司主要從事MCR型高壓動態無功補償系統、調壓型無功自動補償裝置、有載調壓 MCR混合型無功自動補償裝置、自動投切式高壓無功功率裝置、高壓靜止無功發生于濾波裝置STATCOM(SVG)、低壓動態無功補償裝置、低壓靜止無功發生器/有源濾波器(SVG/APF)、高低壓恒頻無源濾波器、MCR型高低壓電動機軟啟動器、特種變壓器、電抗器等的研發、設計和生產。
近年來,風電產業崛起逐漸改變了無功補償器默默無聞的地位。由于風時小時大,時有時無,因此風力發電機的運轉也處于不可控的狀態之中,它對電網中無功功率的消耗也相應在時時變化。隨著風電在電網中所占比例的不斷增加,對電網中的無功功率進行動態的及時補償就成為維護電網穩定的一個關鍵環節。
三得普華隨即崛起。但對于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王志永而言,很多企業憑借一次創新取勝,但他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有第二次、第三次,逐步形成持續創新的能力,這需要體系的保障。
“商業型企業復制性好一些,快速成長相對容易,但是涉及制造的技術型企業,快速發展會帶來一定的風險。”王志永表示,“像三得普華這種技術制造行業的,如果在產能擴展方面掌握不好,容易出現風險。”他也擔心公司發展過快卻忽視了用戶體驗的情況發生。2010年年初,三得普華也曾感受到管理、品質控制以及服務方面不斷增加的風險。
在企業發展初期,公司以拿單子為主,更關注結果而相對忽略過程,“這不是可以持續發展的路徑。”如今回憶起來,王志永淡然一笑,“天天都感覺得拿著沖鋒槍沖鋒陷陣。”他清楚知道企業的發展總是需要有從粗放到精細的發展過程,實現由野蠻生存到有體系生長的轉變。2010年,他將合同額控制在1.5億元左右,降低了發展速度,并著力加強內部管理。
放棄速度,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則不易。自2003年成立之初,三得普華更加專注于靈活交流輸電、配電設備以及電網監控設備的研發。“我們愿意花很大的力氣去做持續創新的工作和學習。”他堅信如果企業能夠建立持續創新的體系,公司在未來會更加值得期待。
恰在此時,戰略合作者青云創投的加入,使得三得普華更加如虎添翼。“此前企業經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技術上,對企業其他方面其實都不熟悉。”王志永告訴記者,青云創投在合作初期不僅帶來了資金方面的支持,更幫助企業得以進一步完善戰略規劃,“他們幫助我們看到一些此前未必能看到的問題,提供不同的視角。當企業發展至一定規模,這樣的意見價值是很大的。”
情況對三得普華越來越有利。自2009年開始,國家電網公司規定,要求所有風電場必須配備無功補償設備。而近兩年來,風電場對無功補償設備的需求也體現出了安裝容量快速增長和設備大型化的趨勢。
“裝機量越大、設備單體越大,業主在挑選設備商的時候就會越謹慎,對三得普華這樣有明顯優勢的企業就越有利。”王志永說,在此過程中,經過3年的實踐,三得普華的制造體系也正在逐步實現質的轉變。
大連電機:昔日“大鱷”二次創業
近年來,隨著節能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電機系統節能已不僅僅停留于研究和開發單一的產品和裝置,而是向著電機系統的優化匹配、節能和綠色設計等方面發展。
面對新形勢,重新踏上征途的大連電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電機”)也避開激烈的“大路貨”市場競爭,轉而重點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以圖實現企業的“綠色跨越”。初期的產品創新定位于開發特種“兩高”電機——即高壓電機、電機和“兩能”電機——即節能電機、智能電機。
大連電機總工程師孫永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近年來,大連電機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下大力氣開發“專用、高速、精密、節能、成套”新產品,不斷提高研發投入進行企業科技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并組建了中型電機生產設施,補充完善了電機實驗條件及高精尖模具生產條件。
隨著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和控制類電機的大量應用,企業開始致力于電力電子的集成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了滿足石油行業對油田抽油機電動機的節能需求,大連電機派遣設計、工藝、電氣、檢驗以及生產制造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調查組深入盤錦油區等地進行科研考察,拉開了研發油田抽油機專用節能電動機、改造抽油機(俗稱磕頭機)的序幕。
“電機是耗能高的產品,因此生產節能電機是電機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大連電機以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節能減排的理解。
改制后的大連電機依托企業經營和管理機制的巨大變革,根據自身優勢,提出了“微利時代,需要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打破老國企的傳統觀念和條條框框,加速產品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先后自主研發開發了各種交流異步伺服電機和包括電機、電源在內的交流異步伺服系統以及各種數控機床、數控機械設備配套用伺服電機、電主軸、單軸伺服單元等,成為了國家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配套功能部件的重點企業。在數控機床關鍵數控功能部件的單、雙擺銑頭,數控工作臺使用的大扭矩大極數外轉子力矩電機與大功率永磁電機、主軸電機等一起,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裝備制造提供大量的“智能”與“節能”產品。
目前,大連電機生產的各類高技術電機及電控產品共25個系列80個品種4000余種規格,形成了交流異步伺服電機、永磁伺服電機及控制器、各種用途的變頻調速電機、專用電機為支撐的高、精、尖產品集群,每年的新產品占有率占全部產品的50%,高科技產品占65%。
當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經營模式得到市場的認可后,不安于現狀的大連電機又走上了產業創新之路,進行了企業迄今為止大一次的轉型——進軍造船配套新領域。
大連電機曾投資數億元在大連旅順口區投建大型船舶船體分段制造基地,為大連船舶重工集團配套生產船體分段。當年產15萬噸船體分段的重型鋼結構廠及自備碼頭正式竣工投產之際,大連電機亦形成了電機及船體分段制造“雙拳齊出”的產品結構,進一步增強了企業抗風險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良信電器:“良品立信”助力品牌提升
一直以來,我國低壓電器的發展受兩個因素拉動:一是應用的需求,新的應用領域對電器從性能到結構提出新要求;二是技術進步,包括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發展使應用的新要求得以實現,從而促進了低壓電器的技術進步,如斷路器從初的僅有一段保護,發展到現在的智能化、用電的普及促使剩余電流保護電器的出現。
上海良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良信電器”)也恰是在這樣的發展變革中逐漸成長、壯大起來的。
近年來,良信電器根據對國內外低壓電器質量狀況和市場狀況的分析,從自身具備的相對優勢出發,以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的設備,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環保節能的低壓電器元器件。目前,公司產品在電力、通信、建筑、冶金、石化等行業中到廣泛應用,成為華為技術、唐山松下、三菱電梯、西安高壓、中興通訊、萬科地產、綠地集團等眾多中國企業的合作伙伴,同時也被美國GE、艾默生網絡能源等諸多認可,成為其供應商。繼2008年成功入駐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后,2010年良信電器更是以“指定配電元器件贊助商”的身份參與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民企聯合館技術贊助。
在關注傳統領域的同時,良信電器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使產品適應新能源發展所需。在風電產業發展方面,企業先后與東汽、華銳、艾默生、維斯塔斯等國內外風電企業接觸或合作,對原有的NDW1框架斷路器進行升級改造,通過了模擬4000米海拔、零下40攝氏度低溫、50攝氏度高溫、濕熱、鹽霧、按IEC有關標準的3M2級沖擊振動和8000次電壽命等試驗,目前產品已在部分風電場試運行。
邁入發展的第十三個年頭,良信電器在致力于自主研發的挖掘和技術的完善的同時,良信電器也更加注重良信品牌的整體建設。
不斷適應技術趨勢的發展,注重產品結構的優化與轉型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隨著智能化、網絡化、節能、環保的低壓電器的發展,傳統的電器專業學科界限已經被突破,微電子技術、信息化技術、數字技術融入,低壓電器技術成為多學科的交叉。傳統的電器制造企業不能只關注元件產品的發展,應該從系統的角度出發,考慮遠見之間的合理配合,考慮系統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個性化的系統解決方案。
為此,良信電器將公司定位為親近客戶型企業,在市場營銷、設計開發及公司運營過程中皆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為進一步實現研發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式對接,公司還設有專門的產品戰略部以了解市場需求,把市場的聲音反饋給技術部,同時,技術部這邊也有專門的人去評估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能否滿足這種需求,即技術的可行性研究。目前,良信電器申報并已經受理發布的共有146項,其中發明34項。
九龍電力:脫銷改造訂單進入“釋放期”
2012年1月1日,環保部發布的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相較2003年第二次修訂的限值更為嚴苛,其中氮氧化物排放執行“史上嚴”標準。從標準上看,100毫克/立方米超過了歐洲和美國地區限值,體現中國政府治理火電尾氣污染物排放的決心。
該政策無疑快速將拉動脫銷設備產業鏈的發展。根據測算,脫硝、脫硫和除塵等環保治理和設備制造行業約為2600億元的市場規模。
九龍電力投資控股遠達集團(以下簡稱“九龍電力”)是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控股的以電力生產和環保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以煙氣脫硫技術及裝置產業化為主,是集煙氣脫硫工程工藝設計、技術引進、成套設備開發制造、施工安裝、調試維修、人員培訓為一體的企業。
九龍電力兩大主業分別是發電及電力環保。從近年來的經營形勢來看,公司環保業務盈利水平保持相對穩定,但發電業務盈利水平受煤價上漲等因素影響波動較大。2011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39.97億元,同比增長22.77%。
有消息指出,九龍電力計劃未來對非環保業務進行剝離,保持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作為公司大股東,中電投同意在三年內逐步收購九龍電力的非環保資產,表明其有意將九龍電力打造為旗下的惟一環保平臺,全面發展電力環保業務,屆時該公司將輕裝上陣,全面開展電力環保相關業務。
目前該公司擬引進日本三菱重工的FGD技術,分三期逐步實現全部脫硫技術及裝置的國產化,通過國產化,能使300MW火電機組的二氧化硫脫硫裝置價格由進口價的3億~4億元人民幣降低到1.4億元人民幣,有效實現“進口替代”。
從招標情況來看,廣東、上海、山西等省及大唐、國電等發電央企脫硝改造已全面啟動招標,其中廣東珠三角地區啟動早,按計劃在2012年內完成脫硝改造的珠三角電廠脫硝改造項目目前已陸續進入開標期。為滿足各地區脫硝進度安排,東方證券預計,2012年上半年國內將迎來火電脫硝改造訂單集中釋放期。屆時九龍電力將迎來又一發展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