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危機,影響著整個世界的企業發展,幾乎大多企業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進入了嚴酷的經濟危機寒冬。時隔3年的2011,寒冬的霧藹依然揮之不去,在全國中小企業中出現了嚴重的資金鏈斷裂,導致一部分企業無奈破產或關門大吉。尤其溫州,自去年5月份至10月份陸續出現企業老板跑路事件,這給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無不是一大打擊。其導致如此,一則受國家經濟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二則是銀行利率高漲,貸款控制;三是民間擔保公司出現問題,民間貸款高利;四是企業本身在發展規劃、管理出現問題,有的企業本來已負債多多,銀行、民間借貸卻開始斷路,加之銀行、民間的催還,心有余悸。可慶的是,在這緊急為難關頭,溫州市市委、政府及各縣區政府、部門積極研究解決方案,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尤其是在協調銀行、擔保公司與企業解決資金難上下了一場及時雨,能使得跑路的企業主回到企業信心百倍、重振大業。
那么2011年寒冬的霧藹,龍灣民企在新的2012年是否被中國的新一輪經濟政策所撥開?可能不是那么的陽光燦爛。就拿龍灣來說,龍灣是個溫州民營經濟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龍灣傳統的機械制造產業就占了全區工業產值的50%以上。據筆者所在的泵閥行業生存發展狀況,目前的許多企業仍處寒冬,如企業定單少了、資金還存在周轉難、資金鏈斷裂等等,都企盼著春天早點來臨。筆者認為,企業面對經濟危機的寒冬,若等盼著春天的來臨,不是解決的方法,更應該想到如何做、如何突圍。
四季更迭,冷暖自知。自然有節氣,經濟有周期。從經濟學上講,經濟危機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不是周期性的周期性規律。《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在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期,市場機會很多,往往看不出企業的真正實力,當風暴來襲,一些平時不注重修煉內功的企業必然被卷走。而生存下來的企業該怎樣“過冬”呢?
在冬天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是該如何發展,而是要準備好過冬的棉衣棉被以及足夠的糧食,使我們不至于被餓死或凍死。對一個企業來說,重要的就是謹防資金鏈的斷裂。賬戶上的流動資金比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充分,要制定嚴格的預算計劃,確保無計劃不動支,超計劃不報支。
有些企業選擇“冬眠”的方式過冬。他們在冬天閉目養神、什么也不做,為節約成本大量裁員,節衣縮食,等待春天的來臨。企業如果“冬眠”,就如同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機和活力;相反應該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激情,將自己根植于絕境和懸崖之上。隆冬季節,帶領自己的團隊修煉一顆團結、和諧、學習、節儉、創新、冷靜的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冬天,一片蕭條、萬物藏伏;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沒有冬天的厚積,何來春天的勃發。
在過去欣欣向榮的時期,企業往往會忽視很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現在是我們靜下心來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問題、解決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做好以前沒有做好的事情的時候了。面對危機,關鍵是要避開“危險”、抓住“機遇”。我們要多方面聽聽政府、經濟學家、行業專家的寶貴意見,調整企業現在的發展戰略,研究未來的發展規劃。
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企業發展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冬天,我們要始終對未來抱有一顆希望的心,真抓實干、苦練內功。培訓員工、凝聚人心、打造強大的企業文化執行力;強抓內部管理、降低運營成本;研究我們的市場、看看我們與競爭對手還有多大的差距…
經過這個冬天,我們有理由相信,龍灣很多企業的競爭力會得到真正的提升,發展方式會得到的優化和轉型。我們也有理由堅信,只有依靠更加堅韌的毅力、更加扎實的內功、更加持久的耐力。當春天來臨時,我們會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