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學室孟浩然副研究員團隊負責研制的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子課題—水下同步相移動態全息原位顯微成像測量系統,圓滿完成海試驗收和子課題驗收工作。
項目團隊針對水下顯微成像景深短、易失焦和深海低溫、高壓等問題,通過同軸同步相移動態全息顯微成像技術,基于集成光學器件的光學干涉技術和超像素插值算法,研發出小型化、大景深、低成本的水下顯微成像系統。
2023年5月和2024年3月水下同步相移動態全息原位顯微成像測量系統分別順利完成4000m級載人潛器掛載海試、階段性海試和4500m級結題海試,成功獲得海洋生物圖像,標志著我國成功研制出首臺深海原位
顯微鏡。該系統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海洋原位計算
光學儀器的研發與應用,為后續的海洋裝備研制工作奠定了基礎。
海試布放圖
在項目的研發過程中,中國科學院深海工程與技術研究所張海龍團隊和張健團隊在整機設備艙體設計、陸上模擬打壓測試等核心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秦耿團隊提供海試環節支持,為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孟浩然團隊重點關注光的信號化和數字化及人工智能技術,圍繞全海深遠距離光電成像技術、全海深光電顯微成像技術、全海深高分辨率光譜檢測技術、全海深光電傳感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形成了涵蓋海洋光電成像、水下光譜測量、水下光纖傳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方向,累計申請發明專利近50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