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由電子科技大學起草,TC103(全國光學和光子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國家標準計劃《激光器和激光相關設備 激光束偏振特性測量方法》征求意見稿已編制完成,現公開征求意見。
隨著激光技術的快速發展,激光器在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和
工程技術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而這些應用的效果與激光束參數直接相關,不同應用對激光束參數有不同要求。在很多應用中,激光束的偏振特性是重要參數,必須準確測量并必要時加以控制或調控。
目前,僅有國際標準 ISO 12005 規范了激光束偏振特性的測量方法,國內尚無相關國家標準。而我國作為激光器和激光相關設備制造和使用大國,對激光器輸出光束特性參數的準確測量是激光器質量保證的前提。針對激光束偏振特性測量,迫切需要相關國家標準規范偏振特性測量方法,使測量結果具有準確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通用性。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 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 ISO 12005:2022《激光和激光相關設備 激光束參數測量方法 偏振測量》。
本文件與 ISO 12005-2022 的技術性差異及其原因如下:
——用規范性引用文件代替了國際標準,以適應我國的技術條件,具體調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國際標準的 GB/T 15313 代替了 ISO 11145;
用等同采用的國家標準 GB/T 13863-2021 代替了 ISO 11554;
本標準與 ISO 12005-2022 相比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修改了標準題目,以符合國家標準的規范;
——刪除了 ISO 12005-2022 的前言部分,根據 GB/T 1.1-2020 和 GB/T 20000.2-2009對前言進行了重新編寫,以符合國家標準的規范;
——刪除了 ISO 12005-2022 的引言部分(Introduction)。該引言主要介紹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并扼要介紹了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偏振特性測量方法,屬解釋性、資料性信息,而非本標準的必須內容;
——中英文表達方式有很大不同。如果完全等同翻譯,會影響讀者對標準的閱讀理解,不利于標準的推廣應用。編制組在不改變 ISO 標準原文技術內容的前提下,按照中文表達習慣進行了修改;
——中英文標準的編制規則不同,編制組在不改變 ISO 標準原文技術內容的前提下,按 GB/T 1.1-2020 的相關規定對本部分的格式進行了編輯性修改。
本標準主要給出了連續激光器或者重復脈沖激光器輸出激光束的偏振態及偏振度測量方法,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激光束偏振態相關參數的定義,偏振態測量方法的測試原理、裝置組成、測量過程、結果分析及檢測報告格式等。
第1-3章分別規定了本標準的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
第4章規定了激光束偏振特性的測量原理和測量構型,描述了光學元件和設備布局和結果分析。
第5章規定了測試報告內容,應包括測試機構信息、測試樣品信息、測試設備信息、測試和評估信息、測試結果均值及標準偏差。
附錄A描述了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單色激光束偏振態的完整表征,是資料性附錄。
本文件適用于測量連續波(CW)激光束或穩定脈沖激光束的偏振態,以及如可能偏振度的測量,線偏振(完全或部分)激光束情況下振蕩面方向的測量,高度發散激光束和大口徑激光束偏振態的測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