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近日,由西安光機所飛行器光學成像監視與測量技術研究室設計研制的制冷中繼長波紅外探測終端,配合總體單位完成在云南天文臺麗江觀測站2.4米口徑天文
望遠鏡外場的裝機、調試和標定工作,成功實現了接近極限靈敏度的天文目標探測,順利獲得天文“首光”,助力總體填補國內天體目標特性測量領域的空白。
這也是西安光機所進入我國天體目標特性測量領域的首次嘗試。作為研究所主責主業作用發揮的全新應用領域,項目組充分討論用戶應用需求,針對關鍵核心問題多次請教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緊密與總體單位的溝通迭代,在系統小型化、大視場和超靈敏的要求下,最終確定采用冷光學自由曲面探測系統實施方案。
飛行器室項目團隊在前期設計階段攻堅克難、集智攻關,先后攻克了大視場離軸四反自由曲面中繼系統設計、低溫光學組件柔性支撐和裝調、全系統紅外背景輻射仿真和抑制、真空
恒溫器微振動主被動隔離等關鍵技術。整個項目僅歷時10個月便完成了光學系統設計以及設備集成工作,在4個多月的連續觀測中獲得了大量高質量數據,充分驗證產品性能指標的同時,也為總體后續的天體目標特性測量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近年來,西安光機所在創新領域布局以及先進制造能力提升方面不斷下大力氣改革,激光通信終端、全鋁自由曲面相機、紅外衍射相機的成功發射,科研生產體系重組顯效,大口徑光學載荷裝配能力順利建成,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更加緊密融合等都充分說明改革“組合拳”獲得預期。
該項目的成功,也是改革的受益者,飛行器室、空間光子信息室、熱控技術研究室、裝校技術研究中心和檢測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部門集中力量、通力協作,在加工和裝配方面,解決了大陡度全鋁自由曲面光學元件的加工難題;克服了低溫光學組件制冷效率低以及全系統溫度均勻性差的困難;實現了離軸多反冷光學系統的高精度快速裝調和預置。
除此之外,項目組還開展多項冷光學組件的指標檢測方法研究和驗證的工作,為日后在領域將路走寬走好做好籌劃和準備。 (飛行器室 供稿)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