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近日,由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計量協會主要起草的《計量技術規范分類及編碼》(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制修訂起草工作,并公開征求意見。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計量技術規范體系。根據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全文公開系統,截止2022年7月31日,我國現行有效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共有2186項,其中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99項、國家計量檢定規程1045項、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大綱157項,其它國家計量技術規范885項。為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要求,便于計量技術規范的信息化處理,對計量技術規范進行分類與編碼。
我國現行計量技術規范體系中,包括國家計量技術規范、部門(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即按照批準、發布部門的層級來劃分計量技術規范,本規范仍然沿用這種分類方式。故本規范適用于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分類與編碼,也適用于部門(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的分類與編碼。
該規范按照統一的方法,對國家計量技術規范、部門(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進行編碼。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編碼由計量技術規范代號、代碼、編號以及發布(復審)的年份號四部分組成,部門(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的編碼由計量技術規范代號、編號以及發布(復審)的年份號三部分組成。
采用本規范征求意見稿的分類及編碼后,現行的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和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的編碼方式不用改變,仍可使用,只需對現行的14.8%的其它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的編碼進行調整,變化小,繼承性和可操作性均較強,可順利實施計量技術規范編碼的轉換。部門(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和地方計量技術規范也只需改變部門(行業)和省級行政區的代碼,編號不發生變化,也做到了變化小,繼承性和可操作性均較強,可順利實施轉換。因此,總的來說,本規范制定的計量技術規范分類及編碼的方法是可行的。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