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2022-03-30標簽:智能水表
當前水資源缺乏是世界性的難題,水資源短缺將會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水資源形勢是資源性的短缺與使用上的浪費并存,而價格是資源優化配置的調節杠桿,因此利用智能水表合理的水價是節約用水的關鍵。
為適應國家用水制度的改革,在原有智能水表的基礎上,增加了階梯計費復費率核算功能。水表接收階梯水價的相關用水參數,根據水表當月用水量的變化,實時調整水表內部的當前(階梯)單價,并根據用水參數和當月內的用水量實時地核算出水表內的剩余金額,方便水表用戶和供水部門的管理。減輕供水部門因“先供水后收費”造成的資金壓力和社會存在的水資源浪費,本文研制的IC卡智能水表系統可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
1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基于MSP430F413的IC卡式智能水表組成如圖:
IC卡智能水表是通過計量及控制流經自來水管道水的體積總量來工作的。當有計量脈沖到來時,單片機由睡眠轉為工作狀態,通過微處理器進行相應的計費處理:既當用戶在單位時問段(一般按月計算)用水達到一定噸限時,隨著用水量的增加水價格呈階梯狀上升變化,用水量越多,所使用的水價就越高。水表接收階梯水價的相關用水參數,實時調整水表內部的當前(階梯)單價,并根據用水參數和當月內的用水量實時地核算出水表內的剩余金額等用水數據。當用戶用水的剩余量達到預設的告警量時(告警量由水表管理部門設定),水表會自動關閥告警,從而提醒用戶盡快購水。
當將已充值的IC卡式智能水表內進行充值時,IC卡水表內單片機首先識別IC卡密碼并確認無誤后,讀入所購水金額并與水表內剩余金額累加,水表根據售水部門的階梯水價,實時計費、定期結算。結算后當前用水量歸零,總用水量實時累計,并寫入IC卡式智能水表內存儲器,進而控制電磁閥開啟,充值完畢水表的工作狀態和充值金額會在液晶顯示器上顯示,當人為拆卸水表或剩余水量低于設定值時,水表報警并及時關掉閥門,同時將數據保存在內部Flash中。
上一篇:智能水表的性能指標和包裝儲運
下一篇:IC卡智能水表的外觀設計
-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儀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儀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儀表網”。違反上 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儀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 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熱點資訊
最新產品\ NEW PRODUCT
-
四川樂山旋翼式遠傳水表 不要求區分極性,因此可以按照任意拓撲結構布線施工,支持級聯,適應未知的拓撲結構。這一點在集中抄表環境中尤為重要,因為實際環境的連接結構往往復雜且多變。
-
四川達州預付費水表 自來水管徑DN15 不要求區分極性,因此可以按照任意拓撲結構布線施工,支持級聯,適應未知的拓撲結構。這一點在集中抄表環境中尤為重要,因為實際環境的連接結構往往復雜且多變。
-
宜賓市翠屏區 家用智能遠傳水表 結構簡單,流量大,耐磨性好,測量精度高。水表在旋翼共需要水的流量測量單向DN15-40規范:小直徑的管道和常常被用來測量流速的小規模和中等規模較小的管道供水項目中,家庭用水量計量等。大直徑轉子水表用于工礦企業測量流經水管的冷水的用水量,管道直徑一般為DN50-150供您選擇。
-
溫江區智能水表物聯網無線遠傳水表后臺充值 水表結構簡單,流量大,耐磨性好,測量精度高。
-
宜賓IC卡水表 智能水表 預付費插卡水表 水表結構簡單,流量大,耐磨性好,測量精度高。
-
雙流區智能水表物聯網無線遠傳水表后臺充值 水表結構簡單,流量大,耐磨性好,測量精度高。
-
金牛區智能水表4G無線遠傳水表后臺充值水表結構簡單,流量大,耐磨性好,測量精度高。
-
四川巴中旋翼式熱水表螺紋液封濕式機械水表旋翼式機械水表結構簡單,流量大,耐磨性好,測量精度高。
-
四川青城山機械式水表旋翼式螺紋冷水表 旋翼式機械水表結構簡單,流量大,耐磨性好,測量精度高。水表在旋翼共需要水的流量測量單向DN15-40規范:小直徑的管道和常常被用來測量流速的小規模和中等規模較小的管道供水項目中,家庭用水量計量等。大直徑轉子水表用于工礦企業測量流經水管的冷水的用水量,管道直徑一般為DN50-150供您選擇。
-
重慶遠傳水表本地廠家直供 遠傳預付費水表 它利用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等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